第800章 点将-《暗黑大宋》


    第(2/3)页

    如果不是担任赵顼的身体,以及大家会产生疑虑心,再给王巨两年时间,王巨甚至可以做到让宋朝过了咸平之治的高度。

    王巨拱了拱说:“苛政猛于虎,这些杂税同样害苦了许多百姓,但我来不及处理了。还有黄河,汉朝都能让黄河强行改道,用来治理河患,以我朝财力。为何不可以?兴师动众如此,陛下又是如此的信任,但河患不休,我却视而不见,所以越想越惭愧啊。未来平定西夏,朝廷财政必然进一步的宽松,望诸公努力之。”

    随着王巨徐徐退下。

    蔡卞在下叹息道:“太保是进亦忧退也亦,司马公之言失误矣。”

    看看王巨,不仅在任上文治武功,而且都将离开宋朝后的人才储备安排好了。现在又指出未来各种弊病与注意事项。这是一个海外王的做法吗?

    但这个海外王还真有市场啊。

    甚至坊间流传着一个很难听的说法,说王巨此次来为相,主要就是为了从宋朝骗走大量人口去海外的。

    还有更难听的说法,皇上为了敛财。对彼岸的那些金子银子感兴趣了,所以将一百多万百姓变相地卖到海外去了。

    王巨也听说了,但没有太在意,若是一点一滴的变化,老百姓感受不到的,但这几年变化太大了。当真老百姓心中没有一杆称,况且他明年还会拿出两个狠手

    要么你们将我名声想办法抹黑,要么我将你们彻底踩到粪坑里!

    “太保,听说不久我朝会因人口而出现危机?”韩韫问。

    “韩兄,你听谁说的?”

    “我听章公说的。”

    王巨会意了,大约是章惇写信给章楶,信中谈到了这件事。

    他笑了笑说:“实际没有那么严重,只要以后朝廷不将我实施的种种法令废除,至少在这几十年不会产生危机。”

    还有女真人呢。

    不过女真那边王巨也布了一步棋,而且将西夏灭掉后,宋朝将兵力屯于北方,再于各堡砦上广置火炮,即便完颜阿骨打再度崛起,也不可能象另一个时空那样,扬长直入了。

    反正王巨到死的时候,也不会看到北宋灭亡,除非依然是赵佶上位,并且比史上更能糟蹋,从内部瓦解,但那样,与人口极限又无多大关系了。

    “就是以后也要看,如果彼岸技术进一步达,研出一种新肥料,大宋未来又出现几个大度的明君,看到人烟太过稠密,一个狠心,让彼岸迁徙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百姓,用此缓解人口的压力,几次大迁徙,那么大宋还可以屹立两三百年,三四百年。然而就是没有人口压力,只要是帝制,尊尊,官本位,恩荫世袭制度,大宋早晚还得灭亡。”

    “所以我在彼岸置立的制度,是君主立宪制,实际就是一王二内阁制度,其总统相当于我朝的中,总理与六部相当于尚,但比尚省权利稍稍大一点,审院相当于缩小版的门下省,检院与检查组相当于加强版的御史台。但变就变在取缔了帝制与恩荫世袭,以及官本位思想。比如六部尚与两院中丞,如果不能登上总统与总理之职,两届之后,自动退位,不得再碰政治。但就是登上总统与总理之位,两届之后同样退位,不得再碰政治。”

    “至于这个君王,我这一辈子是不用碰它了,不过到了子孙手上,必须有一个名位,名不正言不顺,不过除了对总统总理有一些任免权外,余下权利同样一起拿掉了。甚至你我子孙,共享前面产业所带来的福利,但皆不得触碰政治,即便想从政,也必须从村长做起。”

    韩韫听到这里说道:“这才是大智慧啊,舍得。舍得,有舍有得,舍得权利,才能长久。”

    “不错。正是此理,而且彼岸广袤的空间,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不会出现土地压力,再加上这种舍得。也就没有野心家想谋朝篡位了,即便有之,也成功之,也会迅被大家推翻,况且彼岸未来分成三处,一处有变,其他两处也必派兵过来支援。”

    “或者从外部颠覆,但纵观这个世界,有能力从外部颠覆的,只有大宋了。但彼岸大宋没有敌意,大宋何必颠覆之,况且也未必那么容易颠覆。”

    还有一群人呢,一旦这群人崛起,因为人种不然,必然要颠覆,但等他们崛起,彼岸不知飞跃到什么地步了。

    因此彼岸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的,况且王巨以后去了彼岸,还要进一步地完善各项制度。

    “实际就是阻止权利的垄断。其实太祖与太宗也看到权利垄断的弊病,因此才有了我朝这种种古怪的官制,但他们做法很不成功的,相反还形成了冗官冗政等不好的局面。彼岸种种真相。早晚要揭开的,不过就是看到它积极的一面,有几人能放弃眼下的制度?或者新王朝屹立之时,才是这方土地新生之时,说不定那时技术达,大海不再成为隔阻力。那么所有中国人又会重新一统,是真正的大一统。”

    但无论实不实现这一伟大的目标,或者有其他变故,王巨是肯定看不到了。

    可是这个基础他是打下去的,如果子孙不争气,他也无奈之了。不过吓一吓也好,有此警钟悬在头顶上,至少未来宋朝君臣不那么昏庸,那么做事就会小心,而不会胡作非为。

    不过这个太长远了,还是眼下吧,他转移了话题,问:“贺兰石如何了?”

    未问前线战况,战报里早写清楚了。

    提到了贺兰石,韩韫一脸钦佩:“太保,太神奇了。”

    章楶让西夏用贺兰石换战俘,而且默认了西夏的高价。

    这一着终于成为致命的导火索。

    从那以后,贺兰石的价格越来越离谱。

    不但西夏有人失去理智地囤积,就连宋朝这边也开始有人囤积。而且有人还根据不同的贺兰石取了极好听的名字,如墨星、紫霞、天霁青、梅香、松韵

    并且韩韫通过转手贺兰石,几乎将以前的大半成本收了来。

    这次炒作贺兰石,等于官方也进入了,甚至最后成了官方为主,韩韫为辅的局面,王巨也没有隐瞒,因此韩韫大大方方地将这些收入全部交给章楶当成军费了。

    王巨松了一口气。

    十几年前安排此着,他想到的不仅是荷兰郁金香,还有天朝的君子兰、普洱茶,炒作成荷兰郁金香那是不可能了,但能炒成君子兰与普洱茶那般地步。

    而且在那时就有一些可能的征兆,比如夏国剑与西夏弩,质量上乘的,能在宋朝售千贯钱,就算它们不错吧,也不能说值千贯钱。同样的,还有倭国扇,即便杭州开始仿制各种折扇,甚至工艺还过了倭国扇,但始终不及倭国扇价格之高。再就是高丽秘色瓷,当真高丽的瓷器比宋朝优质瓷器优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