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第一步-《暗黑大宋》


    第(2/3)页

    但现在不同,因为即将发行大量的新交,几乎完全可以实现真正的异地取款。

    露布上不仅指明了这一点,还说了一件事,那就是在这五六年内,朝廷将拨出四千万斤铜,彼岸将支援一千万斤铜,分四次铸造大量铜币。

    实际合在一起不过五千万斤铜,就算是偷工减料,也发行不了两千贯铜币。

    而以前因为缺少货币,宋朝几乎每隔两三年就要铸造一批铜币,特别是火药运用后,平均每次铸造量都达到了四百多万贯,然并卵,这个数量甚至都跟不上宋朝经济增加数量的一半,因此无论宋朝铸了再多的铜币,市面上仍然陆续钱荒,甚至越来越严重。

    其实说不说,这一千几百万贯铜币起的作用都不大,但说了出来,就会振奋人心。

    有那么多金银,似乎又有了那么多新铜币,交子信誉也就有了,当然,异地取款等,也可以完全实现了。

    这就意味着,仅凭借这一条,就可以获得大量收益。

    其二就是贷存利差,其实许多消息灵通的人士同样也知道了,王巨在庆州已经做过了相关的示范。

    存的利息与庆州的利息差不多,在三厘之间,存的越长,利息越高,越短利息越低,活期的没有,但不会象一些钱柜那样,收取“保管费用”。

    贷的利息是一分,但三年以上的长贷,则会涨到一分二厘。

    以家中的固定财产抵押,如果能抵押出来一万贯,就可以贷到一万贯。

    赤贫百姓与客户也可以贷款,不过贷款的数额比较小,最高不超过五贯钱或相当于五贯钱的粮布棉。如果还不起,就替朝廷做短役了。反正现在朝廷执行了免役法,许多差役是短役。役满后,官府代替百姓将役钱交给银行司。

    但莫要小看了这个小数额贷款,春荒到来,那怕就是五贯钱的小贷,或者相当于五贯钱的粮贷,那也会救命的。

    有一些有良心的官员看后。不停地点头,表示认可,这才是真正的青苗贷!

    王安石那个青苗法岂不是胡来吗?

    但没有王安石的免役法,那来的这个以役偿贷之策?

    然而有极少数官员与一些高利贷商人全部蹙起眉头。如果是这样。将会严重冲击了他们的高利贷市场。

    所以未来还会有反对声音的,因此王巨必须得快快快!

    也是王巨要求赵顼无条件支持相信他,并且给他权利的原因。

    但还有一些聪明人就看到了缺陷。

    缺陷何处?

    一分贷利息真的不高,但当真指望贫困百姓贷之?那能赚多少利息差?这还是以贷给商人为主,也就是王巨所说的会繁荣宋朝经济的奥秘所在。成功了更好。商人会感谢会受益,朝廷也会得到许多赋税,然而失败了怎么办?

    必然会强行收取其宅或地作坊,或者其他固定财产。

    不要说杞人忧天,宋朝还真有不少杞人忧天的大臣,包括范纯仁在内。

    接下来,就让所有人哗然了。

    因为银行司出现,自今天起,青苗法废罢,不要了。

    其实这一条大家也早知道了。

    让大家哗然的是下面两条。不仅废掉争议大的青苗法,而且从今天起,所有大牲畜与屋宅不计户等,在未交易的情况下,也不会再征税。

    大牲畜不计户等,实际宋朝也很早执行了,不过后来为了税赋,又重新计入户等。

    实际让大家哗然的是后面的屋宅。

    如果连屋宅都不计入户等,宋朝将会减少多少一等户,二等户。三等户,四等户?

    那么连带着两税与免役法,同样会统统减少。

    还有呢,房产税也是宋朝商税的一种。这也等于没有了。

    不要看屋宅税在宋朝商税中比例不大,实际数量也不小,只是多进入胥吏口袋,未被宋朝朝廷得到罢了。一旦废罢,许多隐形的支出又会浮现来了,就象宋仁宗时的邛州盐一样。

    还有一个隐形损失。大家都没有想到。

    那就是官府的房租。

    就象百姓养牛一样,因为牛计户等,所以许多百姓不愿意养牛,那怕租赁官府的官牛交牛租。

    房屋也是一样。

    当真富弼家那个豪宅会征屋宅税?实际征的还是无权无势之人的屋宅税。

    这就造成许多百姓宁肯将钱埋在地上,住着草棚子,也不愿意盖房屋。因此农村多是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实际就是农村全部是又矮又小的草棚子,这也能变成优美的文字,不得不让人佩服啊

    所以现在城郭户当中,租客所占的比例也不小的。正是这种情况,许多官府将官屋挪出来,租给百姓,其一年收入也有好几十万贯,至于实际的收入那就更多了。

    但王巨为什么这么做?

    一个房屋建设,会拉动多少经济?

    从木材到砖石,那么会有更多的商贾向银行司借贷,筹办砖瓦作坊,石灰作坊,舟车作坊,木材作用,甚至连带着铁钉需求都会增加。

    同样也是王巨为什么要求齐商税的原因。

    这两条执行后,朝廷会减少大量收入,并且许多隐形的支出一一浮现出来,如果不齐商税,朝廷损失就会惨重了。

    不过看到此处,许多人更加心动,为何,王巨能想到的,许多人也能想到,一旦大规模房屋建造,会有许多商贾借贷,这可是两千亿文,相当于两亿六千万新交,以及若干百姓存钱的放贷,一年会得到多少收益?

    不能这样想的,还有相关官员的成本,胥吏的成本,死账烂账,贪污受贿,以及其他种种开支。

    因此真正的收益可能是他们脑海中的一半,万一经营不当,贪污严重,说不定只能保本。

    不过王巨真正看重的不仅是朝廷收益,而是在银行司的刺激下,整个宋朝工商业会进一步的繁荣。

    围观的百姓想不到这么长远了,因此全部在胡算乱算,这样一算,那还了得。于是一个个心想。难怪说不加赋税而国自用。

    其实王巨草写的这道露布到了门下后,蔡章二人同样在胡想乱想了,然后呆若木鸡。

    肉戏来了。

    下面所说的是为了防止银行司呆板不作为,朝廷刻意挪出相当于两千两银子的金银。让给个人。并且个人可以联合起来,委派相关的经济人参与管理与监督,若是银行司的官吏经营不当,或者贪墨,其经济人可以直接击登闻鼓举报。中书会立即派人查办处理。

    但有一个条件,这个数额达到相当于两千万两银子时为止,先来先得,至于后来者,那只能等下一次扩张时才能有机会了。然而不是交了金银就有机会的,从现在起,立即收购丝料,以丝料数量分配可以参加的金银数量,运到京城后,银行司拨出钱帛支付给各个商贾或联合起来的团行。

    接下来就是各地丝料的价格。

    分为五批。十文钱交子用的是广丝,二十文钱用的是浙丝,但这个浙丝比较广泛,指的是淮河以南,三峡以东,岭南之北所有的丝料。五十文钱用的是蜀丝。八十文的是胶丝,指的是京东路的丝料。一百文用的是河北丝料。

    然而这是面向所有百姓的,因此五种交子发行的数额是一样的,也就是十文钱的丝料将是一百文钱丝料的三倍!

    因此不仅连同银行司征收各地丝料的价格,包括数量也标写出来。

    如果迟了。则就没有了。顶多银行司支付相关的钱帛。

    实际这也是不可能的,最少今年是不可能将这相当于四千多万贯的金银筹足的。这只是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罢了,以便让各个商贾能以最快速度将丝料收购上来,迅速运到京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