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章 三个要求-《暗黑大宋》
第(2/3)页
赵顼冷哼一声,张商英不敢说首了,如果群龙有首,那才坏菜了。
不过他看到太多太多了,而且这次王巨有意安排了人,带着他到处转,看到太多太多的新制度,然而在宋朝却是无法推广的。
就象那个用善款抵消税赋的举措,这才是真正的子路受牛啊。
但在宋朝能执行吗?
人家连两税都要隐田,何必多此一举?
于是他将彼岸所看到的一切。一一说了出来。
也不能说彼岸就没有压迫吧,有人的地方就有压迫,就有贫富不均,不过相对于宋朝。那要好得多。或者说与宋朝对比,彼岸差不多接近于孔夫子所想像的大同世界。
而且他主持了南方十二路发运司,对财政了解也比原来的深刻。
那才是一种理想的治国模式啊,可笑的是国内那么多精英,竟然不如一群粗鲁的海客。
“去年那边的商税有几何?”
“陛下,六百八十一万有余。并且太保说。如果没有意外,五年后就能达到一千两百万贯左右,那时候仅是赋税就可以支持彼岸的财政需要,不需要海客支援了。”
一千两百万贯对于宋朝财政来说,并不是一个大数字。
但考虑的是这个收入全是商税,并且彼岸能有多少百姓?
因此这个数字就吓人了。
赵顼沉吟了一会,又问:“那边为何有这么多支出?”
“现在没有这么多,去年的支出只有**百万贯,但五年后,人口进一步增加,那么支出也会随之增加。”
“但这个支出还有点多。”
“陛下,是有点多,可那边陆续地还有战事,这要维持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一两百年,是没有办法将土著问题解决的,如果将土著问题解决,兵费上就立即节俭下来了。同时百姓到了彼岸,还有安置的费用。平时除了官员将士的薪酬外,还有大量胥吏衙役以及授学先生的支出。并且还要带着百姓兴修道路水利,修建港口等等,也会产生费用。”
相对而言,那边物价还比较低,否则这个支出还要更高。
同时开发彼岸的彼岸,以及在宋朝这边接受百姓的费用,并没有加上去,否则也会更高。
至于土著,也许一两百年后,彼岸土著解决了,但彼岸的彼岸土著一两百年也解决不了的,那个时间会更长,说不定哥伦布麦哲伦的船队来到时,那边还会在战斗不休呢。
但这个张商英就没有观察到了。
“他第二个要求是什么?”
“太保说,如果执行齐商税,到时候旧派大臣必痛恨之。但财政增加后,并不代表敛财。实际能够灭掉西夏,也未必花费多少钱帛。反过来不能灭掉西夏,花费再多钱帛,也灭不掉。”
“他这么说的。”
“是这么说的,但想灭夏,必须国内升平,百姓安乐,此消彼涨之下,就能将西夏一举歼灭之。故此。他刻意安排海客们,将大量烈士家属迁徙到彼岸。特别是陕西路各个保捷蕃兵义勇与民夫的家属。他们所得到的抚恤有限,再加上将领与官吏的克扣,到这些家属手中的抚恤甚至变得很可怜。反过来迁徙到彼岸,无形中是等于替朝廷减少一个大包袱。能够轻装前进。”
“原来如此,孙固害朕。”
确实是如此,否则何必迁徙陕西的百姓,那得多花多少钱帛哪,多引人注目啊。况且这些百姓久在北方。只能安置到澳洲的中南部地区,不能安置到各个热带岛屿上。这样用费就更多。
张商英心中说,如果不是孙固,那六十万人如何能牺牲?说不定这时候西夏早就拿下来了。
但他不好说的,继续道:“想要百姓安居乐业,必须轻敛薄征,因此手实法,青苗法,宽剩钱,全部得免除掉。同时拿出一些钱帛。改善保马法与保甲法,废除各地的苛捐杂税。但如此,又会让新派大臣不乐之。因此请求陛下必须大力支持。因为他在中书,只承诺呆上三年。三年必须将这些事落实下去,让国内升平。然后再去陕西,但到陕西后,请朝廷必须信任之,给予他比在两广时更大的权利。然后他承诺,在后面三年,会替大宋灭掉西夏。不过到真正灭夏时。不但给予他在陕西熙河的权利,还要举国支持,任何人不得猜疑。否则仍不会成功。他还补充了一句,知己知彼。能在南方百战百姓,但未必能胜西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