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最暗黑(中)-《暗黑大宋》


    第(2/3)页

    赵顼有点感动地说:“王卿”

    还能说什么呢?

    但没有想到王巨又给了他一个惊喜,王巨打断他的话。继续说道:“陛下,还有蔗糖作坊,当初因为初创,如何经营不是很完善,以及技术等原因,因此臣与延州几个商贾也参与其中。始至今日,无论经营的制度,或者是技术,都日益完善了。故此,我去年就写信给了延州的那些商户。大约还有一个来月,他们就会派人回来,到时候会将它全部交给内库管理。”

    “王卿,勿用。”

    “陛下,凡事终有一个制度,国家更需要制度,如果蔗糖作坊由大长公主与一些宗室,还有内库经营,那还算是合理的。然而由臣与诸商贾又参与其中,终是不合制度。”王巨说到这里。又冲四周的官员说道:“不过当时也是无奈之,若是当时就交给内库,恐怕就没有今天的良好盈利局面。”

    到了现在,就是孙固都不能说什么了。

    王巨经手的各个作坊有不少。而且都是大规模的作坊。

    先是玉盐,便卖了。

    次之烧酒作坊与竹纸作坊,一个交给了朝廷,一个卖给了高家。

    棉花也参与了,不过王巨没有带着商贾分红,而是先带领着内库经营的。后来经王安石收回去,变成了木棉司。

    接着便是蔗糖作坊,如今也要交出来了。

    未来的旅游社,现在就承诺以后交给朝廷了。

    而且这不是变成烂摊子后才交出来的,个个都是经营良好,才陆续交了出来。就是那些便卖的,或继续换成其他的投资,或者乱七八糟地用了下去。

    然而王巨本身用费并不惊人,虽不象范纯仁那样节约朴素,但绝对不是奢侈无度,未置豪宅,没有豢养大量美妓,甚至本身都没有什么狎妓行为,更没有天天山珍海味,美酒佳肴等挥霍现象。

    甚至有人在想,如果这样下去,海外又开始要派驻官员了,王巨未来会不会将他手下的那些船交给朝廷?

    在这一刻,几乎所有人都差一点瞬间认同了王巨。

    赵顼也更感动了。

    不过他在这时忽然心中一动。

    虽然朝廷即将委派官员过去了,可他们终只抵达六个定居点,看到的也只是彼岸的六片叶子,不能看到整体。

    特别是王巨,他在彼岸倒底有多少影响,手中有多少船只,占据着多少契股?

    如果两家派人来京城,就可以亲自问一问了。

    但是让他很失望。

    时光一天天过去了,王巨继续在整顿场务,这件事赵顼乃是知情人。

    想要进一步齐商税,场务必须整顿的。但开始时不能说出来,等到场务整顿得差不多了,那时候王巨也交出蔗糖作坊契股了,一时间风头无两,那么再提出齐商税,就会减少反对声音。

    但他只猜对了一半。

    王巨确实是要拖到一个月后才会提出,也确实会在交出蔗糖作坊后才提出,这样做的原因确实是等场务整顿得差不多了才能提出来,但就是那时提出,反对声音也不会小

    不过拖一拖,还有其他的用意,第一是等候张行观他们派出动员的百姓基本完成了动员,到了回归各港口的时间,然后嘛就可能是北宋政坛上最暗黑一幕发生的时候。

    就是这个旅游社匆匆成立起来,除了王巨在常朝殿所说的那些外,还有一个用意。

    即便是交出蔗糖作坊,那也是王巨很早就产生的想法,因为只有那样,才能彻底撇清在宋朝国家所有的瓜葛。

    海外第二拨客人到来了。

    十户商贾派来了六个管事,从密州匆匆骑马来到京城王巨家中。

    赵顼听到后,立即派人将这六名管事召到宫中。

    几个人进了宫,被太监带到了便殿,赵顼让他们坐下来。几个人诚惶诚恐的坐下。

    赵顼让太监沏上茶,用平静地语气问:“诸卿,你们来自彼岸那一个市。”

    “陛下,草民来自彼岸的丰市。”其中一个长者答道。

    丰市就是彼岸最大的城市。也是这次交给朝廷管理的六个定居点之一,离宋朝很远,但哪里有一条大河,一个大港,适宜百姓居住。因此命名为丰收港,于是那个定居点也命名为丰市,不过现在改成了丰州。

    唐朝与宋朝都有一个丰州,唐朝的丰州在北河套西北角,西阴山下,宋朝的丰州则在南河套的尽头,府州的西北角。

    名字虽重叠,不过一个在边塞,一个在彼岸,不会混淆。

    赵顼点了点头。就当是谈家常一般问道:“诸卿,现在彼岸有多少艘船?”

    “很多,成千上万。”

    “多少,”赵顼吓了一跳。

    老者也醒悟过来了,道:“陛下,你说的船是指远海航行的那种商船吧。”

    “对啊。”

    “草民愚昧,还以为陛下说的是所有船只,那样就很多了,有近海的货船,渔船。各条河流上也有一些小船。不过仅是远海商船那就不会有太多了,要么就是这些船只这几年为了节约成本,在逐步变大,原先的中小商船多是低价卖给国内的海商了。”

    “这件事朕也知道。那么这些远海商船倒底有多少呢?”

    “大约不足一千艘吧,不过若是将一些护卫船只算上,又超过了一千艘。”

    “护卫船?”

    “陛下,大海上并不平静,除了可怕的飓风大浪,还有许多海盗。特别是南海诸国,海盗很多,每年因为他们杀人抢掠而出事的船只往往都超过了因为风浪触礁出事的船只数量。虽然船只加大,能减少运输成本,抗浪性更强,可船大了就更加的不灵活,因此必须要有灵活的护卫船对付海盗。”

    “那你们东家手中有多少艘远海商船?”

    “我们东家?”那个长者呆了一呆才答道:“陛下,草民等是后来去了彼岸才被东家聘用的。”

    接着他又解释道:“彼岸不仅有海船之利,因为人口这些年也在增加中,因此出现了各行各业,包括一些小型城市,东翁他们同样率先投资了一些行业,草民等就是替东翁他们管理这些行业的。因此对大海上的商船数量不大清楚。不过根据每年分红情况,占的比例不少吧。”

    敢情还是不知道。

    但就不好再问下去了。

    于是自动的转移了话题:“彼岸为何出现了那个干部守则?”

    当然,他也清楚不可能将这个官员守则在宋朝推广的,然而想到这个守则对官员的节制,他同样艳羡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