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条件(下)-《暗黑大宋》


    第(2/3)页

    但谁去声援葛少华?况且葛少华只是一个举子出身。

    因此王巨顿了顿说:“但你则不同,可今年又有灾害,迁徙的百姓数量还会有很多,对于海外来说,这是一件好事,可对于你来说,就会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故此,我与曾孝宽结交,还说过这件事,不过他的能力还是有限的另外我也会写信给沈括,他在三司,也可以替你说说话,不过他的能力还是有限的。所以你还要做几件事。”

    两人官职不低了,然而这么多百姓,七嘴八舌的人多,就非是两人能力范围之内了。

    “第一件事,我对各个豪强约束得比较紧,不过你我一走,必然又会原还原,不如在你手上索性放一放,虽然我不喜文公公开吼出与士大夫治天下,而非与是百姓治天下,然而话语权却是掌控在豪强士大夫与权贵手中的,这无可否认。如果无法妥协,那要记住一句话,拉拢多数人,对付少数人。不过我临行前,会写两封信给章质夫与章子厚,让他们写信回去,让族中的族人配合你。”

    其实王巨也在妥协,然而做为葛少华,就必须做更大的妥协。

    不过好在葛少华受王巨影响很重,特别是随王巨兴修郑白渠那段时光。王巨就是这么做的。加上这么多年磨砺。最少这个知州能胜任了。

    至于进士与举人的区别。当真重要吗?

    难的还是迁徙的百姓。

    “第二件事是这个,”王巨递给他一张纸,葛少华看后,并没有不明白,但问了一句:“听说朝廷欲要派官员去海外管理?”

    王巨不是谋反。

    即便几个门客的有点儿想入非非,但也不是想危害宋朝,相反的,在维护宋朝利益上。几乎都是一致的。

    王巨也是一样。

    一个统一安定的国家对于整个民族的重要性非是公知们所能明白的。

    就看前世的欧洲,不要说种族与语言,中国地方大,同样有很多种族与语言,虽然宋朝官话不是普通话,但各要的方言仍然很多,就象他初来泉州,想要与百姓交流,就必须要带着一个“翻译官”,四年多后。才勉强用当地的方言与当地人沟通。

    如果有一个雄才大略的人物抢在工业化到来,统一了欧洲。然后工业化开始,殖民开始,那可能会让这些白人真正统一整个世界!

    再看前世的十六国与南北朝史,英雄辈出,为何教课书里一笔带过?实际真的不能往深处写,那可以说是整个民族最黑暗的时期。

    还有现在,如果赵顼不忌惮,放手让王巨去做,不要等工业时代到来了,只要过五十年,在南海东侧还能剩下多少猴子?

    这正是背后有一个统一安定的国家,有着无数百姓。

    然而王巨忠的不是赵顼,而是这个国家,迫于这种政治局面,以及赵顼的心性,王巨只好单干了,也因此,君臣是没办法真正交心地沟通了。

    同样葛少华也不是想谋反,只是那边的秘密有点儿多,更怕官员管理,坏了王巨的大计。

    并且他心中也不服,不管王巨做了什么,刚刚有点模样了,朝廷就来接手,为什么不接手韩琦家的那几千顷的耕地?

    “子深,勿用担心,实际上以前一直是粗犷式的管理,随着百姓数量增加,那是不行了,就由官府去管理吧,说不定坏事反成了好事,我另外有安排。再说,它们都在海外,相互来往,必须要船只,船队在我手中,就不用害怕一些官员会坏了海外的大计。”

    当然,王巨打算走了,还有许多事得安排的。

    不过他的奏章也立即到了京城。

    王巨不知道元绛已经说了出来,他奏章里第一件事便是元绛所说的,不过王巨说的比元绛严重多了。

    首先王巨说,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因为合了,百姓能安居乐业了,人口数量会激增,那么就会产生许多问题,如兼并,如贫富严重不均,最后导致国家走向败亡。然而国家一旦分裂,战火不休,人口也锐减,那么便会渴望统一。这时若有一个雄才大略人物出现,便给一统寰宇,如太祖太宗。

    但有一种情况则不同,那便是离开中原之地,如高丽的北部地区,以前一直属于中国管辖的,但现在有多少人认为他们是中国人的后代?原因很简单,因为种族不同,许多人融合了各个种族,但不再以汉族为主体了。再比如西夏,也是如此,那怕是汉人,他们也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了。

    交趾情况更严重,虽然有不少是中原人迁徙过去的,但他们在迅速与当地的蛮人融合着,一旦脱离久了,对中原王朝认可度也渐渐下降了。加上朝廷重心不在南方,这才是熙宁八年入侵的真正原因。

    虽然郭逵打败了他们,然而只要恢复过来,对宋朝抱有的敌意会更大。这不算可怕的,如果交趾向南扩张,占领占城真腊,甚至侵占大理南部地区,那么就能迅速出现一个比两广路面积更大的国家,人口更多,国力更强,热带雨林又是他们最好的掩护,最佳的长城。中国必然增加一个强敌。

    王巨没有撒谎哪,只要历史继续发展下去,不拿下交趾,这个国家多数时候是中原王朝的麻烦。

    能不能拿下,现在是唯一的机会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