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市易市易(下)-《暗黑大宋》
第(3/3)页
这个千万千万不要当真。就象青苗法实施时一样,俺们绝对不会强迫百姓借贷,结果呢,全国都在强行摊派。
所以一些良性的商货陆续被盯上,就象王巨手下的四大作坊,难道竹纸、蔗糖、烧酒与烟花也是滞销商货?
就算没有这些弊病,那有国家来负责所有商品的,请看天朝的六七十年代,悲催的票时代
可以说,市易法是宋朝商业史上的一次严重倒退车!
其目标更没有那么伟大,主要就是进一步敛财!
“介甫公傻了不成,我们这几个作坊都是良心作坊哪。”李贞不解地问。
在王巨的带动下,宋朝出现了一些新名词,包括这个良心二字。
就象去年元旦节后,一直到现在,王巨已经从各个作坊抽调出七十多万贯发给了各个将士以及烈士家属。
然而这些钱不是王巨一个人的。
其中烧酒作坊近三十万贯收入,还有王巨其他三个作坊分红有二十余万贯收入,余下的便是十个商户主动捐献出来的。
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再如前年陆续交给郑白渠的那些制作器甲的钱帛,也不仅是王巨所分红所得,其中六成还是十户商户的分红钱,全部用来捐献了。
往前数,历历数数地捐献。
再如烧酒作坊,十商户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按照道理,烧酒作坊同样得有他们的契股,然而王巨说它的所得全部挪为国用,十商户二话没说,便将其盈利全部放弃了。
另外竹纸作坊每年又拿出那么多竹纸,无偿捐献给一些贫困州县的州学县学学子。
平时该交的税一文钱也没有少,如数交纳给朝廷。这个税也不是小数字,四个作坊合在一起,每年上交的税务也达到了几十万贯!
如果说王巨将他的所得九成五变相地捐给了国家,这些商户同样也将六成收益,由王巨安排,挪成了国用。
王安石这分明想钱想疯掉了,这样的作坊,也好意思下黑手。
“舅兄,你不懂,虽同样为国用,但在我手中之用,是养我之名,而非是养介甫之名。”
“是这样”
“就是这样,”王巨道。
其实王巨早就料到市易法会给几个作坊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若干年前就料到王安石可能会和买竹纸作坊的竹纸。
然而就没有想到王安石为了逼迫自己,有意将陈襄调到杭州。
“市易啊市易”王巨不由地摇头,难怪连李肃之这样的老实大臣,都隐隐地对王安石表达了不满。
这个埋葬王安石变法的法!
现在自己如何应对?未完待续1292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