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九章 非急-《暗黑大宋》
第(2/3)页
两人又说藤盾,张若水道:“若是那样,最好在南方造,造好了运到京城。”
南方出古藤,并且出好藤,在南方造好了再往京城运,那会节约很多成本。这也说明了王巨对张若水的影响,王巨点点头:“不过工艺一定要保密,研发得要在军器监进行。”
“行,再说子安还没有走呢,”张若水根本没有想到王巨防的是交趾。
“都闹成这样了,我还能在京城呆下去么?”
张若水挠了挠头。
两人说了好一会话,王巨下值回家。
张载道:“王巨,我要辞官回去了。”
“辞官回去?那也行,以恩师之学问,同样会留芳百世。想当年孟子也没有当过什么高官,但不也是亚圣?”王巨道。
张载在朝堂说了新儒学,自古以来统治者以法为里,以儒为表,让张载诠注成以儒家的义为里,以儒家的仁为表。这让王巨啼笑皆非。
然而王巨很喜欢。
如果张载这个新说法能成立的话,那么就能撕开自古以来儒家那种虚伪的仁爱,这是好事儿。
而且与史上张载不同,官职低,后继无人,所以比较实用实际温和的关学一直没有在宋朝形成主流,现在却无妨,大不了自己以后将张载写的文章真正刊印十万册,到处免费传发。再以竹纸奖励宣传的名义,以奖金刺激士子鼓吹,那么关学就能发扬光大了。
无耻就无耻吧,总比二程朱熹的学说成为主流对后世更造福吧。
但那样,张载就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了。
所以张载辞官,王巨反而幸庆。
这才是各司其职。张载做学问。贾平凹写小说。李白作诗,王韶打仗,薛向做财政部长
“王巨,你说变法对是不对?”张载道。
王巨深思,这一条对张载可能很重要,一旦张载回去,必然就要著书立说,自己想法都没有想清楚。如何在文章里写清楚?
如果王安石不变法如何?
他想了好一会儿才说:“恩师,如果官家与介甫公不变法,第一条,国家会继续象前几年那样,首宰用国家爵禄树私恩,养私名。”
“也就是国家积欠会越来越重”
“正是。”
“那样国家如何运转。”
“继续积,继续欠,”王巨笑道,想一想后来的明朝晚期,还不是那么过了。
“这很危险啦。”
“对于国家来说。那是很危险,但对于首宰个人来说。说不定反而成了贤相。这是其一。其二,国家财政越来越困窘,主和派就会占据上风,更不能同意王韶经营秦州。那么西夏早迟会得到河洮。”
可能王安石不变法,不会有这么厉害的党争产生,然而后果会更严重,比如王巨说的这个第二条,有许多人责怪童贯的海上之盟。但金朝崛起,灭掉辽国后,难道宋朝不打燕云主意,同样还是拿不下来。那么金人不拿燕云?拿过燕云后看到宋军的战斗力,岂能不南下?但那时西夏得到洮河,会更强大。他们会怎么做,说不定就能席卷陕西与四川了。到那时,宋朝边一个苟且偷安的南宋小江山都未必能存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