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四章 羞侮-《暗黑大宋》


    第(2/3)页

    现在王巨是直接裁,并且一裁就是一百多名,近两百名官员,好几百名堂吏,那有那么容易?因此王巨只能继续等,等的不是这个功劳,而是绥州即将来到的战争

    但这个王巨就不用说了,以免过于赅人听闻。

    他扭过头问叶默:“那边还有多少匠户?”

    “明公,还有六百余匠户。”

    “由他们,不用问,看他们能忍到什么时候。”

    “喏。”

    “这段时间你也辛苦了。”

    “不敢,”叶默眼睛闪烁了一下,可后面的话他想了想最终没有说出,王巨却没有注意,又看着手中的公文,朝廷陆续拨款过来,战争随时爆发,铠甲武器必须抓紧生产出来一批,他手中的事务也多了起来。

    但不久,赵顼便派人将他召进宫。

    其用意乃是司马光的一番话。

    司马光讲读通鉴,也就是资治通鉴,不过现在名字只叫通鉴,司马光攻击张方平,让赵顼反感,下了口诏,好了,你修书吧。

    于是司马光再度修资治通鉴,当然这时还没有修好,然而司马光时常开讲,看看,这就是俺修的史书。

    不可否认,资治通鉴在中国史学上的价值,但也不能无限地神话化。比如朱熹评价一句,温公不喜权谋,至修书时颇删之,奈当时有此事何?只得与他存在。若每处删去数行,只读著都无血脉意思,何如存之,却别作论说以断之。

    这个温公不喜权谋那个不过后面一句话说得中的,司马光喜欢的就保留了,不喜欢的直接删除或者纂改,管它是不是史书。朱熹对此越看越不满,于是又说了一句,温公修书,凡与己意不合者,即节去之,不知他人之意不如此。通鉴之类多矣。

    明代严衍列举通鉴七病,漏、复、紊、杂、误、执、诬。

    不过王巨对通鉴评价依然很高,然而就因为这次开讲,引起了一场争议。

    司马光讲到曹参代萧何事,然后说了一句,参不变何法,得守成之道,故孝惠、高后时,天下晏然,衣食滋殖。

    赵顼说,汉常守萧何之法不变,可乎?

    司马光说,何独汉也,使三代之君常守禹、汤、文、武之法,虽至今存可也。

    赵顼知道司马光这是诡辨,但赵顼也没有分辨,他也休想辨过司马光,辨下去反而失去了身份,然后这场对话迅速结束。

    赵顼将王巨喊来就是为了这件事。

    王巨听后,心中默默说道,司马光,你得多牛逼,才能吼出这句颠倒黑白的话?

    不过王巨神情很平静,他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在想。

    其实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何必要问?或者说,赵顼为什么要问?

    难道是对王安石的不信任,那也是不可能的,王巨忽然意会了,因此说道:“陛下,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就象臣将铁变成好钢行,这也是臣的能力,属于人类的能力,但让臣点石成金,那就不是能力,而是妖,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