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二章 合资-《暗黑大宋》
第(2/3)页
薛居正勉强进去罢了,怎么石熙载也进去了?
连曾公亮、韩琦、富弼都进去了,寇准呢?韩忠彦做了什么?难道他是韩琦儿子吗?司马光算是徒子徒孙捧上去罢了,为什么秦桧的党羽吕熙浩也能排进去。张浚能排进去,岳飞与吴阶、虞世文呢?
不过有的人排得比较准,比如这个李沆,力压吕蒙正与张齐贤,实际在咸平之治中,吕蒙正与张齐贤名声虽大,却远不如李沆之贡献。
但宋朝就这么一个宝贝李沆了,王旦是缩小版李沆,可与李沆相比起来,智谋远远不及之。
李沆之功劳,王巨清楚,章楶也清楚。不过老百姓哪里能清楚?
“我朝文治做得不错,但武功太逊,留名史册,当你我耳,还有那个王韶。”
这一煽,章楶也有一点小激动,然而他随着摇头:“子安,非是我泼你冷水,这可是一百多万贯钱帛。得卖多少烧酒,才能筹得?”
“不是烧酒”王巨摇了摇头,这个榷酒区域性保护政策坑苦了烧酒,宋朝的市场才是这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不能在这个市场里销售,利润永远是有限的。
“我知道了,那种雪花糖与冰糖。”
提到了这个雪花糖名字,王巨啼笑皆非了,宋朝有蔗糖制品,高级的是糖霜,实际就是一种带色冰糖,次之石蜜,糖汁与淀粉、白矾熬制的灰黄色块状物,另外就是直接卖糖水,将甘蔗压成糖汁销售。
没有砂糖,没有白糖,也没有冰糖。
因此在很小的时候王巨就想到了蔗糖。不过那时候他手中资源有限,只能想一想,不能做。
直到前年棉花开始,他再度想到了蔗糖。
但那时他面临着一个困惑,那就是最好的糖霜非是岭南那边的糖霜,一是四川遂宁糖霜,二是浙江四明糖霜。广南东路番禺糖霜乃是最次的糖霜。
这让他怀疑现在岭南甘蔗甜度跟不上。
然而也可能是另一种原因,那就是必须有很冷的天气,才能将甜度有效的析出来。
那时他仅是一种猜测。除非他动用朝廷的特脚递。在很短时间内将四明的甘蔗送到广南去。两相比较。即便那样,在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因为先入为主,可能葛少华仍会觉得四明甘蔗很甜。
不过天工开物里记载虽很短,仅两百来字,然而也说了四个字,经冬老蔗,也就是必须经过冷天气浸过后。才是取糖的好时机,但在前面又有三个字,闽广南,难道广南那种冬天也管用吗?
成不成,先试验了再说。
因为必须经过冬天浸一下,所以出来得比较晚,直到年关前,才运到京城,还是快马运过来的,否则会更晚。
方法也简单。全部按照天工开物的方法制作,效果也不大让王巨满意。
不过通过百姓的反映来看。宋朝百姓满意了。
到了京城后,冰糖还是冰糖,不过蔗糖让赵念奴改成了雪花糖。这个名字让王巨也无语了。
但它与糖霜恰恰相反的,糖霜越紫越好,越灰越差。这种糖是越白越好,黄色次之,褐色最差,真正洁白无瑕者只占到二十分之一。
想要更白,那就是工业制糖了,在宋朝根本没那条件,或者有那条件,王巨却不知道其技术。同样的还有玻璃,当真烧烧沙子就能烧出好玻璃,那才怪!这个也不简单。
“质夫兄,你怎么知道的?”
“你家那小妾刻意派人送了一点给我尝鲜。”
“她送的?”王巨哭笑不得了。
“那种糖成本几何?”
“得要看了,这种蔗、雪花糖是越白越好,二十斤不足一斤真正的玉色糖粒,四斤次白色糖粒,五斤浅黄糖粒,五斤黄色糖粒,五斤褐色糖粒。褐色的很差,也不大甜。若平均起来,一斤成本大约六七文钱吧。那种冰糖因为用了许多蛋清,成本会更高,大约在三十几文钱一斤。但这只是一个大概,还要看当地的甘蔗与其他材料成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