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三章 吃柿子-《暗黑大宋》


    第(2/3)页

    最少作为王巨,包括九百五十年后的人,是没资格说的,比如吕端那个豪宅,亭台楼阁,那么大面积,首都的核心地区,价几何,五千贯!可能现在得值一万多贯了。那也不过几百万人民币。放在后世,在中南海附近若有这样一栋房屋,那得多少钱哪,十亿也拿不下来!

    它的价值不在地上,甚至都不在房屋上,而在经营的好处。

    如果在上面拨一点钱帛等明年的回报,可能也会有回报,但那样,又会招来更多的批评,因此王巨果断放弃了。

    当然,这几人肯定不知道王巨想法。

    赵员外继续说道:“诸位,我是好心前来,若是诸位还有什么想法,那我就走了。”

    “别走,赵哥,咱们相信,你继续往下说吧。”

    “我们现在来硬的。那个王评事吃硬的吗?你们想一想。再硬能硬过西夏十万大军?”

    只一句。就将几人问住。

    “那我们为什么不换一个手段,与他协商,今年圈占的地我们不要了,想办法追回更多的隐田。”

    “这个怎么追哪?田册上是一回事,实际又是另一回事,有的隐得多,有的隐得少。并且查都不大好查。”

    “我们协商一下,主动配合。尽量追回一部分,是吧。”

    “我不同意,”卢员外道。

    “卢老弟不同意,我也没办法,反正我是打算这么办了,正好我儿在他手下做事,容易沟通,时间过得很快的,现在夏天,秋天一眨眼就到了。你们非要碰得头破血流。我不会这么做。你们再想一想,将若大的朝廷官员逼得出城住茅草棚。传到京城里,当真官家还会替你们说话?我不管你们同不同意,以后就不要怪我儿替他做事了。”赵员外说完,离开了曾家。

    “这才是手段,”侯可服了。

    王巨也是自得,微微一笑。确实,这才是手段。

    才下来时,他也未考虑到会这个冲突,一心想着修渠的技术与钱帛。但发现了,只好做出选择。若是站在豪强立场,只能以规劝为主,相互做一步退让,那么矛盾不会激化到这一步。若是站在朝廷平民百姓立场,就是王巨现在选择的做法,矛盾必然激化。

    有三大群体,百姓是支持的,军士是支持的。

    王巨越强硬,军士越有信心,越不会担心官绅勾结,将良田占去。

    剩下一个群体,乡绅,也就是各个大大小小的地主。

    但就是乡绅内部也不是一块铁板,几乎每户人家都有隐田,一个多少问题,也不能过份怦击,侵占国有财产,在那一个朝代,很少以为是丑事。

    处理不好,这些人就能抱成了团,即便自己用暴力手段解决了泾阳豪强,但能不能解决这几个县所有豪强?

    然而隐的多的与隐的少的,心态就不一样,势力强的与势力弱的,心态又不一样,性格软的与性格硬的,心态也不一样。

    王巨感到是一个突破口,一直没有找到契机。

    赵度来了,委婉地提出央请,俺家也有隐田,可俺家是好人哥,从没有闹过事,能不能从轻发落,不指望几百亩隐田最后全部能拿到手,只要拿回来一大半,那就满足了。

    这个央请,实际就是大部分乡绅的心态。如果能拿出大半隐田,因为都得到了灌溉,包括原来的旱田也变成了良田,实际利益并没有受损,再加上许多人胆子小,势力弱,也就满意了。

    这部分乡绅分化出去,剩下的不过是一些刺头,仅是对付刺头,那还不容易?

    于是让赵度回家,转达了这些话。

    一是利业商业分化与转移矛盾,二就是进劝大家最好端正心态,三呢顺便看看这几户人家有什么动态。实际效果不错,即便这几户人家中,也有人动了心,城中动心的人家更多,有的人甚至直接推举赵员外做代表,与王巨谈判协商。

    “侯知县,还不能掉以轻心。”

    “那是,”侯可呷了一口茶,但还是笔容满面,不管怎么说,这样一来,秋后的麻烦会减少了一半,他压力也松了许多:“此茶倒也怪异。”

    “味道如何?”

    “香倒是香了,但怎么说呢”

    “不要小看了它,是我托大舅兄在杭州买来最好的明前茶尖,然后派人翻炒后,托运过来的。”

    王巨也呷了口茶说道。

    可能宋朝出现了炒茶,但很少,反正王巨没有看到,所看到的茶都是茶饼。茶饼盛行,同样也有时代的原因,那就是运输问题。炒茶虽香,对密封性要求严格,保管时间也不能太久,而且易碎,运输不易。茶饼虽制作麻烦,可是保管时间更长,对密封性要求也不强,运输方便。当然,不来到宋朝是发现不了这个问题的。所以到了明清,还有茶饼在流通。

    现在喝的茶,可能算是上等的绿茶吧,可能也不算是绿茶,而是白茶。何谓白茶,就是在加工过程中不炒不揉,晒干或用文火烘干,叶片上保留了白茸毛,因此泡出来汤色比较浅。大约自己没有说清楚,李贞买来茶尖后,不敢大力翻炒之故。

    到后面的茶种类更多了,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大多数在宋朝几乎都看不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