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七章 坐卧者-《暗黑大宋》
第(2/3)页
不过若是中书首相有能力,他在的时候,实际的权利不小于皇帝。
比如各地书奏,先由中书批阅,疑难奏折会交给皇帝,由皇帝再去政事堂大家商议处理,或者处理好的重大书奏,再经过皇帝审核,但皇帝审核的仍不算,必须经两制官与中书重新审核,才能成为诏书。
现在韩琦仍将书奏递到宫中,但都是处理好的,赵顼敢变更吗?
就在这时,他看到张方平的一个札子,感到兴趣,立即派人将张方平召来。
这个札子就是讲国家财政的。
庆历时张方平曾主持过三司,比如景德收商税仅是四百五十几万贯,庆历时近两千万贯。景德酒课四百二十八万贯,庆历一千七百多万贯。盐课三百五十几万贯,庆历时近八百万贯。商税后来掉下去了,只有八百几十万贯,酒课却微抬了一点,一千两百多万贯,盐也略抬了一点,八百多万贯。不过后面的数据,张方平不在三司就不知道了。
它们只是宋朝各种税务收入的一部分,其他的也先后增加,这些钱到哪里去了?
原因很简单。各种冗。特别是冗兵。他在庆历五年勘会禁兵之数。比景佑时增加了八百六十余指挥,四十多万人,就打算中等禁兵,一年岁约五十千。不是直接发钱,包括缗钱、粮食、布帛与一些补贴。如果外出轮戍成本还要更多,如果作战,那就不用说了,各种消耗。以及奖励抚恤。
后面的不计算,就是很正常的年光,仅是这个冗兵一年就得花费两千多万缗,是缗,非是贯,一缗是标准一千文钱。
也就是折合成现在的三司数字,那是三千多万。
张方平可能也听到一些消息吧,有一个黑窟窿,但也不用急,这些钱都是乱花掉的。只要一项项省回去,国家很快就能健康。比如将冗兵这两千多万解决出来,实际是三千多万,三年就可以解决一亿黑窟窿。当然,他也不知道国家黑窟窿那么大。
现在王陶说了,张方平说了,只可惜有一个人没有说,文彦博。
赵顼也没有说,策略王巨写了一条又一条,但韩琦在哪里一卡,怎么执行哪?
张方平被带进来,赵顼说道:“张卿,这里有一个札子,你看一看。”
实际这个札子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那个南方,赵顼将它裁开,所以前面第一行大字臣王巨上言,张方平没看到。
王巨又是让赵念奴带给赵顼的,因此后面也没有盖印符,张方平奇怪,这是那一个大臣上奏?怎么这么没礼貌?
赵顼说:“张卿,勿要质疑,有一部朕不便公开,关系到内藏库事宜,因此朕将此札一裁为二,这部分乃是国事,所以让张卿看一看。”
“这样啊,难道是外戚或内侍上奏?”
“张卿,你不也用管谁上的奏,请看一看吧。”
张方平仔细地看着,看完后说道:“好啊,请陛下立即执行。不行,那个抑制荫补确实要徐而图之。倒是坊场河渡争议最小。”
冗官也不是王巨第一个提出来了,许多许多人,如小宋就提出小宋式的三冗,冗官第一位,厢兵无用第二位,和尚道士多,不事生产,已经开始危害国家,这是第三冗。
不过为什么冗官问题没有解决好?比如这个荫补,那个官员没有若干子孙后代,如蔡襄三个儿子就全部荫补了,一个官员下去,多出来三个官员,能不冗吗?
然而不好动,一动会有许多官员反对的。因此它成了王巨这数策中最头痛的一策。
“你也注意到了这个争议?”
“庆历新政,臣犹记在心。此人是谁,为何对火药如此熟悉?”
“那是一个微臣,朕还不想将他公布之,张卿,朕让你看这个札子,是想让你将这个札子进一步完善。毕竟那个人官职太低微了,有的事他还不大了解。”
“是谁?”
“朕到时候会告诉你的。”
“陛下务必重用哪。”
“张卿,此人非是某些士大夫,利欲薰心就不说了,你就照这个札子再细细想一想,观察一下,这个不急,朕要整顿国家,也要慢慢准备,但执行时务必要妥善。”
“喏。”
张方平狐疑地离开皇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