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四章 倚仗-《暗黑大宋》


    第(2/3)页

    “那也不能用战俘兴修水利,成何体统?”

    “司马公,若成庆历故事,你认为还有什么体统?大家都想和平,包括官家也想和平,这才重开互市,重给岁赐,可有没有换来和平?侥幸是大顺城这一战胜得光彩,胜得快,否则打成僵持战,那得多少郑国渠的财政打掉了?”

    不要不高兴,就算打成僵持战,都不能怪蔡挺与王巨,兵力有限,朝廷支持有限,能不败那就算不错了。

    修不起来罢了,一修起来,这个郑国渠好处多多。事实在史上,三白渠陆续兴修,王韶又于秦州开荒,这些措施连续地出来后,西北用兵成本开始急剧下降。

    都不是傻子,不仅韩琦看到了,大家都看到了。

    所争的无外乎便是王巨的那些特事特办,还有他岁数小,能不能办好。

    张方平也略有忧虑,道:“韩公,修可以,以我之见,先让他下去看一看,拿一个主见出来,朝廷才能批准。”

    “那就这样吧,一会下值后,某再将他喊到我府上,当面细谈。”韩琦说道。

    为什么韩琦要急着做,一是好处多多,二也是时机,大约这一两年西夏不会用兵,这就是时机,一旦兴修这么大的水利,得需要多少劳力,这些劳力包括百姓,厢兵,甚至动用禁兵与保捷军。因此特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三就是那个黑窟窿。

    赵曙看来熬不了多久了,新皇帝继位,看到那个黑窟窿怎么办?

    所以这时候出现一个郑国渠的功绩,再加上从龙之功,他的首相位子才会坐得太平。

    韩琦看着王巨清秀的相貌,也有些隐隐后悔。

    “王巨,你来看。”

    宋朝以前多次修过三白渠,这些都有记录。韩琦派胥吏找了出来,递给王巨看。

    不仅是宋太祖宋太宗与宋真宗时修过,宋仁宗时也修过,叶清臣主持的,一度将灌田扩大了六千顷。不过这些工程修得不是很彻底,导致后面维修十分麻烦。

    韩琦原本的想法,也是让王巨这样修一修,那怕再扩大一点,他就满足了。

    可是王巨在政事堂发表了一大堆议论,韩琦忽信忽疑,若是王巨真能办好这件事,如王巨所说的,首功就是韩琦的。而且陕西甩开了一个大包袱。

    不过如一些大臣所说,王巨太年轻了。

    王巨翻看,韩琦又说道:“叶清臣你知道吗?”

    “听说过一些。”

    “此人乃先帝时一等良臣,而且十分精通水利,无论在两浙,还是在陕西,在水利上都有所见树。”

    “韩公,下官也不卖关子,之所以下官有把握,乃是下官手中有一样物事,那就是火药,它是从下官手中改良出来的新火药,对其特性,这天下间暂时无一人能及上下官。郑国渠之所以难修,一是开石困难,二是采石困难。然而有了火药,建设难度立即下降。如果韩琦再给下官几个好帮手,此事并不是不无可能。当然,下官也要谨慎行事,至少不能让六塔河事件重新上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