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二章 斩龙(上)-《暗黑大宋》


    第(2/3)页

    但少了兵力,冲击的力度不足,西夏人稳住了阵营,后果就有点不妙了。

    王巨也看着战场。

    “子安,咱家心跳得快哪。”

    “不用担心,若这样,西夏人还能反败为胜,他们也不会被角厮啰揍得那么惨了。”

    “这倒也是,子安,吐蕃人与西夏人谁厉害?”

    “要看,论尚武精神,吐蕃人比西夏人更具有尚武精神,特别是在高原上作战。但下了高原,比如到了地势平坦的长安,他们战斗力就有限了。”

    “那吐蕃为何末落?”

    “末落?确实是走向末落了,当时强大的吐蕃之所以崩解,有很多原因的。第一是佛教的兴盛,宗教权利大过王权,使国家缺少凝聚力。”王巨答道。

    然而就是王巨也不得不承认,尽管佛道两家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但总比攻击性强大的绿教,以及残酷排外的西方教派要好得多。

    “其次吐蕃想学习中原王朝,但吐蕃本来就是一个地广人稀,高旷寒冷之所,物产比较贫瘠,一旦学习中原,想建立中原王朝这样的文明,立即变得贫富不均,矛盾激化,相同的例子还有十六国,虽然他们尚武,却不尊重汉人,所以经济与物资跟不上去,皆不能长久。这才是北魏汉化的原因。然而一汉化了,他们人数少,便不能占据优势,甚至不得不借重几大汉人门阀来统治国家。但这一条对于西夏与辽国来说,却不存在问题,他们倚重汉人,不过各自国内契丹人与党项人又是占据着主体,正好将矛盾解决了。这一趋势的变化,是可怕的,一旦让他们真正找到了一条胡汉共存之路,那么得到了中原王朝,便能长久地统治中原王朝。”

    “这个不易吧。”

    “我朝若不强大,继续象这样发展下去,就变得易。非是西夏人,而是北方。”

    大家以为王巨说的是辽国呢,然而想一想,还真有这个可能。辽国入主过一次开封,不过没有做好,若那次做得再漂亮一点呢,还有没有后面的后晋与宋朝?

    “第三是赤岭以西水土严重破坏,人迹罕存,这等于生生将吐蕃高原与河湟切断,因此吐蕃眨眼之间四分五裂。所以西夏与吐蕃不同之处,就是立国。立了国,就有了凝聚力。吐蕃再强大。角厮啰去世后,数子瓜分河湟,便连河湟这一块的吐蕃也开始末落了。”

    “难怪仁宗听闻李元昊立国,立即兴兵。”

    “已经迟了,若是从李德明时就施压。不让他们得到河西走廊,即便立国危害也不大。到仁宗时才出兵,他们已成了气候。我朝有的士大夫心地也不错,想做一只温顺的兔子,大家一起吃草吧,何必吃人肉。但我们做了兔子。人家却想着法子做饿狼,能不挨打受气吗?”

    “王巨,不要乱说,”蔡挺道,但他也呵呵乐了起来。

    几人继续盯着战场。

    王巨说道:“蔡公。让下官去吧。”

    东边的天际隐隐有了一丝鱼白肚,不能再拖下去。

    蔡挺想了想说:“也好,若是可能,进入敌阵,尽量带着他们靠拢在一起。”

    “喏,”王巨答道。几路兵马杀了进去,仍然因为双方投入的兵力太多,加上敌人兵力胜过宋人。几路兵力没有集结在一起。若是集结在一起,冲击力更强。不过他虽遵了命令,但一旦杀进去。连他自己所带的几千兵力都未必能靠拢了,就不要说带着几路兵马靠拢了。

    王昭明打着趣说:“子安哪,怎么不戴面具?”

    “王钤辖,我长得远不及狄将军与兰陵王清秀,干嘛要带面具?况且我是一个文臣,难道以后还真让我天天上战场?”

    大家皆一乐。稍稍消去一些紧张的情绪。

    王巨带着三千多名步兵冲了过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