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时人不识凌云木 节一:寿宴-《天啓录》
第(3/3)页
董勇情知遇到高手,此人内功实在深不可测,如何敢同他这般拼酒,只待要走。谁知那背刀客右脚一勾,已将董勇喉颈锁住,董勇身不由己,斜倒在背刀客跨下,他口一张,正欲骂人,一道热辣泉水突然灌进了喉道,那背刀客已将另一坛女儿红开封,依样画葫芦地把酒灌进他嘴里。
董勇惊怒之下,双掌急往上拍。背刀客冷笑一声,右脚放脱董勇,却又勾住了他右手。他将左手酒坛抛给右手,左手与左脚并用,又将董勇左手锁住。董勇双脚乱蹬,可却丝毫够不着对方。背刀客左手捏开他嘴,又将酒灌入他喉。那董勇心胸狭隘,旁人多与他不善,此刻也无一人相帮。一坛灌完,背刀客长刀带鞘一挑,又挑起一坛。他用嘴咬开封口,也不管董勇连咳带喷,又往他嘴里灌去。
众人看得呆了。这时郑天南也从偏厅敬酒回来,他满面红光,脸上犹带笑容,但一见这幅情形,那笑登时僵在脸盘。背刀客也见到了郑天南,一句话也没说,依旧灌酒。郑天南凝视着背刀客一言不发,郑菁顺着郑天南的眼神望去,她只能看见那斗笠下的时隐时现的面容,但一眼便能牢牢记住的,就是那人右边脸颊上那道深可见骨的疤!
只听人群中有人惊叫道:“他是……‘千刃破浪’方旭!”
方旭将第二坛酒灌完,右脚一踢,只见董勇斜走了一步,身子倒地,肚子胀大。那两坛女儿红足有十余斤,即便不醉死,也能撑个半死了。然而方旭也连喝两坛,除了小腹微微隆起,丝毫无恙,这份功力相距,实在不可以道里计。
郑天南见方旭立起身子,急忙拱手道:“呵呵,不知‘千刃破浪’驾临,有失远迎,郑某之罪也。”方旭摘下斗笠,只见他面容冷峻,国字脸,约四十岁年纪,那道刀疤从眼下直至颊底,实在骇人。
方旭冷冷地道:“郑兄不必客气。”郑天南又道:“金刀门得方兄大驾光临,真是蓬荜生辉,快请入座吧!”狄肃英与郑菁早被扶起,酒也醒了大半。
“哼。”方旭冷笑一声:“不必了!”
郑天南老脸一红,颇为尴尬。他还待想如何措辞,却听方旭说道:“方某明人不说暗话,只问郑兄一句。”
“什么?”郑天南疑道。
“龙远江……”方旭那双冷若鹰隼的眸子里迸出了两个字:“在哪!?”
[1]出自唐代杜荀鹤《小松》,全诗如下: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2]出自北宋秦观《次韵子由题平山堂》,全诗如下:
“栋宇高开古寺间,尽收佳处入雕栏。山浮海上青螺远,天转江南碧玉宽。
雨槛幽花滋浅小,风卮清酒涨微澜。游人若论登临美,须作淮东第一观。”
[3]出自南宋姜夔《扬州慢》词。全词有“黍离”之悲。
[4]出自唐李绅《宿扬州》句“浅深红树见扬州”,全诗如下:
“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此句描摹金秋时节的扬州风貌,凸显其辉煌,而时代变迁,风气亦变,繁华旧日,即如迷楼,现今也已平凡无奇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