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闪电,正负电荷终于克服空气的阻障而连接上巨大的电流沿着一条传导气道从地面直向云涌去,产生出一道明亮夺目的闪光一道闪电的长度可能只有数百米(最短的为100米,但最长可达数千米x电的温度,从摄氏一万七千度至二万八千度不等,也就是等于太阳表面温度的3~5倍x电的极度高热使沿途空气剧烈膨胀空气移动迅速,因此形成波浪并发出声音x电距离近,听到的就是尖锐的爆裂声;如果距离远,听到的则是隆隆声 肉眼看到的一次闪电,其过程是很复杂的以自然放电现象为例:在电荷越积越多,电场越来越强的情况下,云底首先出现大气被强烈电离的一段气柱,称梯级先导♀种电离气柱逐级向地面延伸,每级梯级先导是直径约5米长50米电流约100安培的暗淡光柱,它以平均约米 秒的高速度一级一级地伸向地面,在离地面5―50米左右时,地面便突然向上回击,回击的通道是从地面到云底,沿着上述梯级先导开辟出的电离通道回击以5万公里 秒的更高速度从地面驰向云底,发出光亮无比的光柱,历时40微秒,通过电流超过1万安培,这即第一次闪击相隔几秒之后,从云中一根暗淡光柱,携带巨大电流,沿第一次闪击的路径飞驰向地面,称直窜先导,当它离地面5―50米左右时,地面再向上回击,再形成光亮无比光柱,这即第二次闪击接着又类似第二次那样产生第三四次闪击〃常由3―4次闪击构成一次闪电过程一次闪电过程历时约0.25秒,在此短时间内,窄狭的闪电通道上要释放巨大的电能,因而形成强烈的爆炸,产生冲击波,然后形成声波向四周传开,这就是雷声或说“打雷” 简单说,闪电是大气中脉冲式的放电现象一次闪电由多次放电脉冲组成,这些脉冲之间的间歇时间都很短,只有百分之几秒脉冲一个接着一个,后面的脉冲就沿着第一个脉冲的通道行进每一个放电脉冲都由一个“先导”和一个“回击”构成第一个放电脉冲在爆发之前,有一个准备阶段―“阶梯先导”放电过程:在强电场的推动下,云中的自由电荷很快地向地面移动在运动过程中,电子与空气分子发生碰撞,致使空气轻度电离并发出微光第一次放电脉冲的先导是逐级向下传播的,象一条发光的舌头开头,这光舌只有十几米长,经过千分之几秒甚至更短的时间,光舌便消失;然后就在这同一条通道上,又出现一条较长的光舌(约30米长),转瞬之间它又消失;接着再出现更长的光舌……光舌采取“蚕食”方式步步向地面逼近经过多次放电―消失的过程之后,光舌终于到达地面在光舌行进的通道上,空气已被强烈地电离,它的导电能力大为增加空气连续电离的过程只发生在一条很狭窄的通道中,所以电流强度很大 … 自然界的闪电是以云层为正极,地面为负极那么雏鹰的放电现象,是以雏鹰为正极,地面为负极x电是正负电荷流动的自然现象电荷是物质,是可以被储存的夏子峰就是利用闪电形成原理和电荷可储存的原理,才想出应对方案,利用风穴 夏子峰先是用铁棒作为引子,用风穴辅助,将那些被电离的气体吸到自己这边在风穴的作用下,只剩下雏鹰与夏子峰之间存在气导柱时,夏子峰关闭风穴,集中吸收聚集到铁棒上的正电荷大量电荷瞬间从雏鹰那射向夏子峰∮峰虽用异能储存了大部分的电荷,还是有少部分电荷顺着电离通道窜回雏鹰那儿于是,雏鹰与夏子峰之间出现了一道强烈的闪电 由于夏子峰将大量电荷储存进空间,他只受到约为36伏的电流♀点电流,他还是能够承受的了夏子峰咬着牙关,集中所有注意力储存电荷♀时,意外发生了夏子峰感觉到从四周岩壁出现数道被电离的气体,这些气体企图在夏子峰与地面连接出几道电离通道♀些气体一旦连接到夏子峰身上,那将会有数道闪电击向夏子峰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