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排名-《大宋小郎君》


    第(1/3)页

    “怎么了?”

    正在闲着的晏殊凑了过来,对那考官问道:“你发现了什么?”

    “晏大人……”

    那考官笑着说道:“嗯,不错,这刑狱之轮确实写得气势磅礴并且铿锵有力,只是……”

    晏殊来了兴趣,问道“只是什么?”

    那考官答道:“只是……这个学子好生奇怪,不但写的不是正楷,而且……这也不是骈文……”

    “不是骈文?”

    这就正对晏殊的胃口了,说实话,他刚才随手看了几份答卷,几乎千篇一律的都是骈文,这让他有些兴致缺缺。

    北宋的古文运动现在还没有完全展开,不过萌芽却早就产生了,除了柳开他们那样的先驱者之外,古文运动初期主要的领导者也有晏殊的一份子。

    由此可见晏殊本人其实是反感骈文的,这也不能怪他,骈文太过于拘束了,而且几乎沦为文人争奇斗艳的一种文体,学子们为了炫耀他的才华,往往是绞尽脑汁去寻找生僻的词和经常写一些没有意义的词来凑数,以求达到骈文那种瑰丽和对整的标准。

    这样一来,骈文就变得越来越繁琐而且也越来越难读得懂,偏偏文人们还以别人读不懂自己的文章而自豪,这都算是什么?

    你写文章,不就让别人去读的么?让别人看不懂是几个意思?

    所以在见到这篇古文以后,晏殊便来了兴趣,然后观察起这篇文章并且默读了起来:“人命关天,自古以来之真理也,兹刑狱之事以善之,行扬正制恶之事……”

    这段话的意思,人的性命是上天给予的,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而刑罚和牢狱是处理这种真理的,那么就必须要做弘扬正义抑制邪恶的事情。

    “嗯!”

    晏殊点点头,又继续审读下去,并且越读越入神,然后他自己也不知道他正在漫步着往屋子外面走了出去。

    这时候,所有的考官几乎都将取中学子的卷子给挑选出来了,不过当他们寻找晏殊的时候,却发现这个主考官不见了。

    几位考官各自抱着一些考卷出了屋子,却见到晏殊在前院的凉亭中,照着微弱的灯光,正在默读着什么。

    考官们对视一眼,然后都朝晏殊所在的地方走了过去。

    “晏大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