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长征路上2-《超时空航班》
第(2/3)页
总结起来,大约有以下几点。
1,阵地防御战术。
无论怎么说,革命军依然是进攻的一方,战线依然在不断的向前。而革命军的进攻方式,依然是在白天的时候以飞机大炮为主的优势火力猛轰对手的防御阵地,掩护步兵冲锋,抢占阵地——很常见的步炮协同战术。
抛开革命军还亟待提高的战术素养不提,火力组织还是很不错的。但是以往能给匪军以大量杀伤的火力覆盖,火力掩护,这次好像没什么用了。根据战场情况可以判断,匪军似乎不再在一线阵地保留大量兵力(李德的战法,就是在一线阵地配置大量兵力,准备在敌人“脱离堡垒的掩护,向我冲锋之际,依托阵地给予敌人猛烈的杀伤,并尾随败退回去的敌军,反攻地方阵地”——就是所谓“短促突击”),而仅仅是配置少量观察哨,把主力部队隐藏在后方。等到革命军冲锋的时候,再快速进入阵地,展开战斗。
这个战术倒还不足以让塞克特将军这样的宿将吃惊,如果是在欧洲战场上,这种战术不会有多大效果。不用说德军,即使以法国军队的战术素养,步兵也可以踩着炮着点前进,几乎是在火力覆盖一结束、向纵深延伸的半分钟之内就攻上敌方阵地(据说德国军队的步炮协同水平可以让大炮的把弹着点准确落到步兵前方五十米,五十米对于全副武装的士兵来说,发动冲锋大约只需十秒钟左右,法国军队的水平比德军差一截,不过半分钟应该也足够了),这么短的时间并不够匪军从藏身之处进入阵地,再说还有火力遮蔽。
然而革命军的步炮协同战术并不熟练(好吧,这是比较委婉的说法^-^),火力强度也不足,从火力延伸到步兵冲上阵地,这中间的空隙足有两分钟以上——用中国人的话来说,黄花菜都凉了。
(红军没有在任何一条战线上建设如同上甘岭那样完备的坑道防御体系,只是利用野战阵地,要不然这个并不成问题。最主要的,红军的物资并不足以支撑他们打阵地战)
2,阵地进攻战术。
总的来说,红军是在不住退守,但是在某些比较关键的节点上,还是会对革命军的阵地发动进攻。
他们的进攻,多半选择在半夜里。先是组织相当的部队潜伏接近,然后用少量精锐部队做为刀尖,不停向纵深突破,后继以大部队突入。对全线发动牵制和压制性攻击。
他们的突击方式也在不断完善中,一开始是连续的爆破进击,到了后来,不知怎么的,就开始使用重炮了。
————
3,小股突击渗透战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