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十八层地狱-《伏藏师》


    第(2/3)页

    按照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说,人死之后身心俱灭,根本不可能存在“地狱”这个空间。

    唯心主义却说,“地狱”恒久存在,是生命轮回、心灵归宿的一部分。

    林轩知道,现在自己与地狱一墙之隔,这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情。

    佛教里的“地狱说”是与其轮回观念有关,以便更形象地解析“业”与“果报”,以导人向善。地狱之名在许多佛经中皆有出现,最常见的是《立世阿毗昙论》中称“泥梨耶”(梵文niraya),意思是没有喜乐和福德的地方,而在《新婆沙论》中,称为“那落迦”(梵文naraka),则是没有喜悦意和喜乐之意。从意译上可知,地狱道是欲界六道中最苦的境界,因为在这里的众生,不但没有一丝的喜悦,还备受各种酷刑折磨。例如在等活地狱中,众生备受砍、刺、磨、捣之苦,皮开肉绽,痛苦至死,当身体被冷风所吹,伤口愈合,身体复生,重又受罪,如此不断地受罪,直到业报受尽才能出离这苦痛无间的地狱。而且在地狱中的众生,寿命又特别长,在受罪之时,真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如果林轩看到的就是这样的地狱再现,那么外面的世界已经是“生人勿近”的亡灵地盘,因为地狱代表的就是死亡。

    他回顾这满是神佛塑像的辉煌大殿,再想想隔壁即是地狱世界,这种巨大的反差对比都由这道高大的石墙分隔开来,使得这面墙的存在更显得至关重要。

    神与魔、佛与鬼、生与死、阳与阴都是有着明显的分界线,无论那是一条天河、长城还是一道弱水、藩篱,都是凡夫俗子的力量无法逾越的。

    “我需要到那边去吗?在黑洞的召唤之下,我是止步于此,还是翻过这高墙继续前进?”他站在墙下,踌躇不决。

    当然,这条路不是他能决定的,一切有待于冥冥之中那主使者的裁决。

    他隐约知道,那主使者让飞机停在黑洞之外,再向他发出心灵上的感召,所以他才坚定地穿越白莲坛城而来。

    “我在等你开口,我已经准备好了——”林轩仰望穹顶,语调平静地说。

    根据印顺导师在《成佛之道》的说法,地狱可分四大类,即八大地狱、游增地狱、八寒地狱、孤独地狱。

    《俱舍论》卷八、卷十一和《大乘义章》卷八记载,八大地狱在须弥山南的南方增长天王护持下的南赡部洲下面。八大地狱名目为:等活地狱(samjva),堕入这里的鬼魂互相残杀,凉风吹来死而复活,更受苦罪;黑绳地狱(kalsotra),以黑铁绳绞勒罪人;众合地狱(samghata),以众兽、刑具配合惩处罪人;号叫地狱(rdur**a),罪人受苦折磨,发出号叫;大叫地狱(maharaur**a),在此受罪更惨烈,号叫之声更大;炎热地狱(tapana),罪人在铜镬、炭坑中煮烧;大热地狱(pratapana),在这里受到更历害的烧煮;阿鼻地狱(avici)意即“无间地狱”,凡造“十不善业”者堕入此地狱,一刻不停受诸刑惩罚,故称“无间地狱”。

    无间,已经是人类任何语言所无法描述之处,等于是“无限苦厄”,无止境、无尽头、无终结,永远受苦,与天地的存在同步进行,没有脱困之期。

    据说八大地狱是竖着一层层排列的,另外还有一层层横着排列的“八寒地狱”,这里酷寒异常,与八大地狱的酷热相对应。据《俱舍论光记》卷十一说,八寒地狱名目如下:阿部陀(arbud),意思是“疮狱”,入者身寒生疮;尼刺部陀(nirarbuda),入者身寒疮破;阿吒吒(atata),入者唇舌冻僵,发出颤声;臛臛婆:(hahava),入者口中冻得发出“臛臛婆”之寒;虎虎婆(huhuva),已冻得发不出声音,只在喉间产生‘虎虎婆”之响;温钵罗(utpala),身体冻裂如青莲花;钵特摩(padma),身体冻得大折裂如红莲花;摩诃钵特摩(mahapama),全身冻得骨折如大莲花或白莲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