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从未开庭的审判日-《伏藏师》
第(2/3)页
同样的例子,也发生在盗墓之王杨天的身上,正是杨天在埃及沙漠中缠斗六臂幻象魔,才破坏了“1999恐怖大王从天而降”的预言,并最终将人类从死亡的阴影中解救出来。
那么,他也在想:“破坏了‘审判日’的人是谁?”
“经书上曾说,审判日必定到来。”堂娜说,“当镜面毁灭、内与外的世界相融合、虚幻秘境成为现实、魔与人失去限界……只有审判日,才能保证地球的存在,上帝震怒,消灭所有寄生于地球上的物种,让一切由细菌的年代重新开始。”
两人处于绝境之中,本应为自己的生命和未来而担心,但在此刻却同时想到了全人类、地球甚至宇宙的最终命运。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当地球遭到清洗之时,他们也只是六十亿人口、不计其数生物中的沧海一粟,无法摆脱大预言的桎梏。
“那样一想,人类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林轩苦笑起来。
在进入镜面的刹那,他所在的空间无限放大,身体和视角无限远离地球,飞向遥远的太空。那一刻,他确确实实地感受到了人类是多么渺小。
堂娜长叹着回答:“是啊,当一个人进入了那种物我两忘的境界,超越生死、人鬼、苦乐的边界之后,不管他身为一只毛毛虫还是一只蝴蝶,其结果都是相同的。正如你们中国古人庄周一样,蝶亦人,人亦蝶,人亦鱼,鱼亦人,在各种生物的生命形态中自由穿梭,借着智慧之舟的托载穿越于时空之中,才是最伟大的。”
作为一名超级间谍,她对各国文化都有极深的涉猎,连中国最古老、最睿智的诸子百家著作都能信手拈来。
“蝶亦人”的例子来源于“庄周梦蝶”的典故,典出于《庄子?齐物论》一书,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庄子所提出的一个的哲学命题。在这里,庄子运用浪漫的想象力和美妙的文笔,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的事件进行描述,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地区分真实与虚幻以及生死物化的观点。故事极其短小,但其中渗透了庄子诗化哲学的精义。而且,它包含了浪漫的思想情感和丰富的哲学思考,引发后世众多文人骚客的共鸣,唐代大诗人李商隐就曾根据这个典故写出了“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的千古名句。
同样,历史上著名的《梁祝》故事,也引用了“庄周梦蝶”的内容,将梁山伯与祝英台这对痴男怨女最后的结局升华为“化蝶”,生不能同寝同穴,死则转生为比翼蝴蝶,双双对对,翩然花丛之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