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剪刀下轮回碎片-《伏藏师》


    第(3/3)页

    “那是什么?”他问。

    “是火。”顾倾城立刻回答。

    “为什么是火?”赤焰尊者追问。

    顾倾城若有所思,几秒钟后才轻轻回答:“火就是火,伏藏就是伏藏,我等所见的就是所见的,我等未见的就是未见的。吃能吃的饭,走能走的路,做能做的事,日升而作,日落而息,照着古代先民们的生活模式去做,不逾越,不张扬,不出格,循规蹈矩,脚踏实地,如此而已。”

    “我知道,你已经领悟了最深层的禅理,不必求教于别人,只要如行云流水般涉足时光之河,足矣。”赤焰尊者说。

    听着顾倾城与赤焰尊者的禅宗对答,关文也有所收获,想到《道德经》上的这一段:“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故几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

    赤焰尊者教导顾倾城如行云流水一般去做,正是“利万物而不争”的道理。

    连他这样登峰造极的绝顶智者都无法解释“伏藏”之玄奥,可见,这一藏传佛教中的秘中之秘已经如飞碟、外星人、宇宙生命等等永恒谜题一样,同列于“人类不解之谜”当中。

    关文与顾倾城并肩退出静室,他的腕表秒针立刻重新开始跳动,时间再次得以延续,而且没有留下丝毫间断。

    藏传佛教中代代传承着大量的秘术,外人不但难以登堂入室,连窥见皮毛都难于登天。所以说,天下各大教派中,别的教门或多或少已经掀起了面纱一角,展示在公众面前,而藏传佛教却始终谨守本分、笃定深藏,不与功利名权挂钩,日夜保持初心,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能够“控制时间”的赤焰尊者,让关文联想到神话传说中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的“燃灯古佛”。经此一会,他知道自己今生都不敢自夸对藏传佛教的认知程度,犹如一枚芥子,不敢与须弥之山比高一样。

    归程中,他们谈到了“辩机”,因为顾倾城已经认定,那龟甲就是唐代僧人“辩机”留下的。

    辩机,生年不详,卒于大唐贞观二十三年,即公元649年。其十五岁出家,师从大总持寺著名的萨婆多部学者道岳,并驻长安西北的金城坊会昌寺。十余年中潜心钻研佛学理论,至大唐贞观十九年(即公元645年),玄奘法师取经回国,在长安弘福寺首开译场之时,辩机便以谙解大小乘经论、为时辈所推的资格,入选玄奘译场,成为九名缀文大德之一。

    与辩机同时入选为缀文大德的另外八人是西京普光寺沙门栖玄、弘福寺沙门明濬、终南山丰德寺沙门道宣、简州福聚寺沙门靖迈、蒲州普救寺沙门行友、栖岩寺沙门道卓、豳州昭仁寺沙门慧立、洛州天宫寺沙门玄则。以上九人中,唯有辩机牵涉与高阳公主私通而遭腰斩,最终成为历史疑案。

    所以说,辩机是历史上褒贬不一的人物,既聪明绝顶,又身世沉浮,与奉命西天取经的陈玄奘**师有相似之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