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唯死亡方能顿悟-《伏藏师》


    第(1/3)页

    很快,巴桑的脸出现在铁门顶部那个狭小的窗户外。

    他先扫了一眼室内满地的狼藉,然后才看着关文:“什么事?”

    “我想去尼色日山,你要的东西,都在那里。”关文温和地回答。他被巴桑劫持囚禁,但并不因此而恨对方。长期浸淫于画艺,已经将他的脾气磨砺得谦和隐忍,看淡来自外界的一切不公待遇。

    “你确定能帮我找到想要的?”巴桑狐疑地看看宝铃,再把视线挪回到关文脸上。

    “我不确定,但我知道‘刻舟求剑’的典故,你知道吗?”关文笑着反问。

    巴桑一怔,摸着鼻尖,默然不语。

    “好与坏、善与恶、宝藏与永生……围绕西藏镇魔图的一切故事都发生在尼色日山,那里就是渡江者遗失宝剑的地方。你要找那把剑,就得由遗失之地开始,而不是把我们关在这里闭门造车。巴桑,你被过多的**蒙蔽了双眼,快醒醒吧,做回原来的你。”关文平静地解释。

    刻舟求剑的典故出自于《吕氏春秋?察今》,原文如下: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这里距离尼色日山不远,与其闷在地底空想,不如身临其境,做进一步的探索。关文此刻所关注的,已经超越个人生死荣辱,镇魔、除魔是全人类的大事,跨越千年时空的重担,就压在他的肩膀上。

    “巴桑,不要再犹豫了。”他说。

    “天鹫大师,天鹫大师?”巴桑叫了两声,但后者一直站在银桶前面,不出声,也不转身。

    “其实,天鹫大师、五国十二寺的智者们包括扎什伦布寺内的前辈们,已经将尼色日山上下搜索了个遍,最终结果,一无所得。哦是了,他们在尼色日山后山的僻静峡谷里唯一的发现,就是一幅藏在藤葛后面的古老壁画。关文,我必须得告诉你,去尼色日山是你们的最后一站,没有结果的话,你们就会面临最坏的结果,明白吗?”巴桑脸上的笑,僵直而生硬。

    “你杀我?为此毁了那么多年的修行?”关文问。

    巴桑摇头:“我不杀你,但唐光、金蝉子一定会杀你。他们为找到大宝藏做了很多事,如果一切成空,暴怒之下,必定会杀人泄愤。”

    “带我们去尼色日山吧,要想解决这件事,必须得去那里,没有第二条路。”关文极其诚恳地说。

    “喂,别指望出了地窖就会有人来救你,不说出秘密,你们哪儿也去不了,嘿嘿嘿嘿……”唐光从暗处钻出来,阴阳怪气地坏笑着,用手里的榔头一下一下敲打着铁门,“你用这种话骗骗巴桑可以,别忘了,这里还有我呢!”

    “唐光,我在跟关文沟通,你先退下,别来打搅。”巴桑大声叱喝。

    他与唐光是截然不同的两条道上的人,后者是纯粹的江湖杀手,把杀人越货当成了一种职业,并从中找到了极大的乐趣。而他,则是自小便投身于扎什伦布寺的修行者,有着藏传佛教修行者不可或缺的纯净灵性的慧根。

    “什么沟通不沟通的,听我的,一遍刑具走下来,保管他们个个开口,有什么说什么。巴桑,念经打坐我不行,刑讯逼供你不行,有点自知之明好不好?”唐光立刻反驳,根本不服从巴桑的命令。

    “刑讯逼供?真是太可笑了,我们要的根本不是口供,而是一个具体的解决办法。你拿三份口供给金蝉子有用吗?凭着口供就能把大宝藏找到?唐光,你是汉人,根本不了解藏传佛教博大精深的内涵。在无边际、无古今、无上下的佛法之海中,人的生死荣辱如微尘一粒,你用刑具能做到的事,所起的作用,亦不过是微尘一粒。”巴桑说。

    唐光一时语塞,没有接上话。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