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惺惺相惜与假惺惺-《最吕布》
第(2/3)页
祢衡杏眼瞳孔微缩,微有惊诧,他之言论,惊世骇俗,直接针砭万官,可谓荡气回肠,但也暗埋祸端。他虽尚幼,亦看得清楚,但他无惧之。但孔融老儿话音中却强调他年且幼,思维不熟,明讳有开脱之意。点名众人,则暗示旁人揭过此事,不去深究,更是为他祢衡的得失所深思熟虑。
为何会此般?他祢衡今番来此就是要搅闹了孔文举的狗屁‘求贤会’,岂料那孔文举却替他这搅局者说话,有何阴谋?
祢衡不介意用最大的臆测人性最深处的阴暗。
“孔融老儿,你……”他正欲点破孔融的假惺惺之语,却不料正好看到孔融对着起先讥讽自己的那人道:谁言祢衡的言论脱离了主旨?他之言论,虽未言明,但已隐喻!官员百千,治理郡地,岂能尽是无才之人?有才!但有才之人,趟使治下百姓深处火热,便是无德,无德却有才,百姓依旧苦。便是德行胜之于才能!
那人诺诺不敢言,本以为讥讽祢衡会获得孔融好感,不料恰恰相反,悔之晚矣。
祢衡讥讽之言停息了,听完孔融的话,竟升起一股忘年知己的错觉。但他心中的傲然,不允许他道声误会。他腮帮凹陷的更深了,他不再站着眺望,缓缓坐下。
孔融捋了捋胡须,见祢衡老实了,也深感慰藉。他扫视着四周,沉声道:下一位,诸位谁可将彼之言论道出?
经过了先前祢衡的一番搅局,许多人也在这期间趁机打好了腹稿,顿时开始有人畅所欲谈。接下来这人提出的观点也是德行胜之于才能,通过举出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生动有趣,寓意深刻的历史典故,来证明他的论断是有据可依,无比正确。
孔融听完,不置可否!但在座的人偏偏自以为聪明的人很多,他们通过孔融自进门以后的言行举止,所之言,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孔融的倾向就是:德行重于才学。
明悟了这一点之后,许多人顿时开始了千篇一律的论调,均是将德行重于才学的观点重重指出,而后绞尽脑汁,旁征博引,回忆所学过的书籍来为自己的观点增砖添瓦,让它金碧辉煌。
当然,还有极少数自认比那些聪明人还聪明的人,暗暗嗤笑:孔文举先生的论题岂会如此简单就被看透?他们就反其道而行之,将‘才学重于德行’的观点大谈特谈,大抒特抒。
思潮论述了一波又一波,孔融的三十席位,有人离,有人来。席外的人用尽全力要列席,席内的人费劲脑力要留席。但孔融时不时的点评却让他们如同心中装满了水,七上八下,无法不相从。失望,沮丧,高兴,兴奋,三十席轮番变化,陌生的面孔,陌生的面孔,陌生的面孔。
然后,熟悉的俩张面孔。
此时太阳已高高挂上天空,散着炽热的光芒。吕布与卢亮俩个人,周围的人已经离席了一波又一波,也来了一波又一波,在旁人与离去的人眼中,俩人俨然已经成为来此混吃混喝的,不然也不会赖在这里一个晌午,却连一篇观点都没见说出了。
“你们知道吗?求贤会来了俩个骗吃骗喝的,唉,真是有辱斯文啊!”
“是啊,是啊,谁说不是呢!”
许多原本不熟识的人,因为聊到了这个共同的话题,竟聊得火热,以致后来成为了挚友……
卢亮起初也不觉得,但是见到越来越多的人带着古怪目光频频来望的时候,他就有些如坐针毡了,看着旁边依然神色淡然,如一汪深湖宁静的吕布,他也纳闷:为什么有的人脸皮比长城逾厚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