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政令启,民心论-《最吕布》


    第(1/3)页

    中平二年七月十二日,辛未月甲寅日,吕布回归云中府已过了十二个日头。笔趣阁Ww  W.ΩbiqUwU.Cc这一日,云中郡府的公示栏前,突然撤掉了一些延续了将近一年的政令,换上了一段段全新的公文政令。

    许多衣装各异的百姓们驻足在公示栏前,久久不愿意离去,不过由于云中深处边塞,百姓的识字率本就极低,他们许多人只能瞪大起眼,看着那公文纸上仅有的几幅图画,暗暗猜测着些什么。

    “让一让,快让一让,城北的王孝廉来了,他读书多,肯定能告诉我们那公文上写了什么!”有眼尖的人认出了一身淡墨青衫,怡然自得走来的王孝廉,连忙高呼道。

    公示栏前摩肩擦踵的百姓顿时主动让开了一条道,目带敬佩的看着王孝廉,在这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一个读书人,一个曾被县令推举过的读书人,哪怕后来并没有被接纳为官,也不是他们这样的普通百姓能与之相比的。

    王孝廉原本也只是一名穷苦人家的孩子,因爹死得早,娘抑郁成疾,为生活所迫,很小就出去做仆人,一边做仆人一边偷学,他很有头脑,借着仅有的几次做书童的机会,倒是才学愣把他那些纨绔的小主人都比过了……

    只不过举为孝廉却求官失败的惨痛经历却让他有些心灰意冷,这之后意识到社会黑暗的他就勉强靠教些牙牙幼童度日了,不过他的良性却很是敦厚的,不然也不会特地来到闹的嗡嗡响的公示栏,免费为民众讲解新公布的政令了。

    这不是他第一次免费帮忙讲解,也肯定不会是最后一次,或许这也是他这个读书人对“学无所用”唯一聊以**的坚持了。

    “郡府赦令:汉武年间,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桃花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王孝廉初始读之,心中顿时频频皱眉,这开篇,简直荒谬!这哪里是一篇措辞严格的公文,明明是一篇诡秘奇特的故事开头。他怀着批判的心思接着朗声读下去,不一会的功夫,他就恨不得狠狠骟自己的脸,错了,错了,这哪里是一篇诡秘奇特的故事,这简直是一片伟大的宏愿之所,这简直是一幅安居乐业的人间天堂,是每一个大汉子民用毕生精力也求之不得的世外桃源。读书人本就较真,比普通人更情绪饱满,王孝廉忍不住的痴了,醉了,沉醉于那一幅幅美好的桃源景象之中,哪怕他只是这世外桃源内普通的一员。

    周围的百姓被王孝廉抑扬顿挫的话给弄的云深雾里,别以为他们就懂文言文,文言文的形成不过是穷得没办法的王侯士子为了在笨重的竹简上多记些事,就将那些不重要的字删掉罢了。久而久之,习惯了这种行文格式,等纸张横空出世的时候,也无力变天了。

    “能不能用白话讲的直白些?”有识字不多的百姓起牢骚。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