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孙坚终至-《汉末文丑》
第(2/3)页
孔伷方到阳翟一天,县的士人、百姓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几万人马露天留在县郊的危险性,而豫州军也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孔伷如再不给他们扎营,他们就得接着露宿野外,二月初的天气。晚上还是很冷的,住在野外,和甲而眠,没几个人愿意受这苦。
他们没有意识到的东西,文丑提醒他们。可以预料到:得了王阵、周路等的散播消息后。阳翟县内县外的士人、百姓定然哗然一片,豫州军也必定群情骚动,到了那时,孔伷应付这些事情还来不及,又哪里还有精力再去找王阵、周路等人和文丑的麻烦?
是故,王阵喜道“妙计”。
既然孔伷没有精力再找文丑的麻烦,相对的,也就不可能再来夺文丑的营垒了。
这些只是文丑“此计”的一方面,还有另一个方面,是王阵和周路等暂时没有看到的。
文丑“此计”的真正目的不是给孔伷添乱,让他自顾不暇,而是为了坏孔伷在郡的名声和动摇豫州军的军心。
而又不管是“此计”的哪一方面,事实上,这都只不过是文丑在看出孔伷欲夺他营寨后的随手一击罢了,至于孔伷打算代理颍川郡务,查粮相逼这件事,文丑是另有对策的。
王阵、周路等辞别文丑,回到了县,当晚就各邀亲朋好友聚饮,酒酣耳热之时,或装作失言,把孔伷“不肯安营”的事说了出来,或故意唉声叹息,引得别人来问,然后再把孔伷“不肯安营”的事情讲出,顺便表示一下对县内外士人、百姓宗族、人身安全的担忧。
如此,一传十,十传百,事关县安全,消息传得飞快。次日下午,就由数百士民齐聚孔伷门外,共同请愿,恳求孔伷尽早择营安顿。不止县士民来了很多,豫州军的校尉、军候们闻听了此事,也都来找孔伷询问。
孔伷焦头烂额之际,又忽闻得一道消息传来,那就是孙坚兵入颍川,袁术表孙坚为颍川太守。这却是文丑同孙坚和袁术之间的妥协了,为了各自之利益,袁术终是认可了文丑这么一个外来势力的介入。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之上,同文丑、孙坚二人组成了小团体之势。当然这其中文丑所付出的代价也是不小的,首当其冲的就是为袁术挡刀,抵挡来自董卓、甚至是袁绍的威胁!
孔伷乍一闻听此讯,自是又惊又怒。其急忙的召来罗涛,懊恼地言道:“悔未听卿言,没想到文子孝其人还真敢动用心思,竟然说动了袁公路表奏了他人为颍川太守。”虽不是文丑所表,不过确实是文丑所筹谋,其不过是借了袁术之手,达成了‘孙坚出任颍川太守’之事。
孔伷那个“逼文丑让营”的“连环计”是他自己想出来的,不过在付诸行动前他征询了下罗涛的意见,罗涛当时对他说:“明公此计固然上佳,可以在下看来,似乎还有可商榷之处。”
孔伷问他:“哪里可商榷?”
“今颍川缺守,明公以豫州刺史之身暂理颍川军政当然是可以的,可万一文将军在知道了此事后索性另择选一人。上表为颍川太守,明公此计不就落空了么?”
孔伷说道:“文子孝何德何能,又哪来的胆子敢于行此等事?”他所想的并不错,只是文丑不是没有胆子,而是而没有实力,因为其本身也不过是一个比二千石的中尉之职。又怎么能够表奏他人为一郡之太守呢?是以文丑只能动用借力的心思。
再者如今关东讨董,虽然互表将军号,可这只是为了行军作战方便,说白了,文丑的行武猛将军、孔伷的行建威将军等等,都只是一个虚号,轻飘飘的,毫无实权,可“颍川太守”这样的官位却是有实权的。朝中现虽有董卓乱政,但洛阳的朝廷却仍还是天下正朔,所谓“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类如颍川这样的重郡太守,你一个起兵的郡守州刺史去表?太狂妄了吧!汉家四百年天下,朝廷积威之下,反正孔伷是没有胆子擅表人来守的。所以他也不认为文丑敢。
罗涛道:“关东群起讨董,事如成。则大家都是国家功臣,事如不成,则天下势将纷战,值此之际,成王败寇,区区一个颍川太守。文子孝又怎会没胆子上表?”这层意思不好直对孔伷说,遂说道,“这可说不好。以在下之计,为稳妥起见,颍川的军政与其由明公亲自暂为代理。不如先下手为强,索性表一人守郡,这样,就算文子孝再通过什么手段表奏他人,也是名位不正。”
孔伷一方面不相信文丑有这个胆子,一方面手头也没有合适的人选,——颍川是国家名郡,不是随便挑个人就能来当太守的,首先一个,名望、资历得够,这样的人选不好找,因而,孔伷没有听从罗涛的建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