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谋事将成-《汉末文丑》
第(1/3)页
说到当今天子刘宏售官卖爵,那就还有一些轶事可谈。那就是崔烈买官之事。
天子刘宏卖官可谓雁过拔毛,不放过任何机会,连功劳很大、声望也很高的张温、段颎等人,也都是给天子刘宏交足了买官的钱,才登上公位的,崔烈自然也不会例外,甚至更甚之
崔烈买官的故事十分搞笑。崔烈出身于北方的名门望族,历任郡守及朝廷卿职。中平二年三月,崔烈想当官,便走关系花500万钱买了个司徒。
到册拜之日,宫廷举行隆重的封拜仪式。天子刘宏亲临殿前,百官肃立阶下。望着崔烈春风得意的样子,天子刘宏突然觉得他这司徒一职来得太便宜了,忍不住惋惜地对随从亲信嘟哝:“这个官卖亏了,本来该要他一千万的。”
旁边的中常侍便插嘴道:“他能出五百万,已经很不错了。陛下您要有点品牌意识,像崔公这样的冀州名士,岂肯轻易买官?现在连他都认可陛下的产品,正好给我们做免费广告,以后这官位就会更畅销了。”
卖官已卖到朝廷的最高官职——三公,堂堂皇帝竟然贪婪地像买卖货物那样讨论着三公的价格,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荒唐得无以复加。
事后,崔烈有一天问儿子崔钧:“吾居三公,于议者何如?”意思是说,人们对我当上三公有何议论。崔钧据实相告:“论者嫌其铜臭。”这就是“铜臭”一词的来历。
再之后崔烈由司徒改任了太尉一职,但是在接任他作为太尉的曹嵩,却也是用巨资买来的。
大约是因为名望不足崔烈,家声也远不如涿郡崔氏,所以曹嵩掏得钱要比崔烈多得多,足足一亿钱。虽说自今天子西园卖官以来,不少人都是掏了钱才登上的三公之位,可如崔烈、曹嵩这样,前、后两任都是掏了钱才混到三公的却也不多见。
此外,天子刘宏卖官还推行了竞标法,求官的人可以估价投标,出价最高的人就可中标上任。
天子刘宏卖官不仅公开化,而且还具有制度化和持续化的特点。他不亦乐乎地做了十年的卖官生意,将官场搞得乌烟瘴气,使原本就风雨飘摇的汉室更是雪上加霜。
上行下效。皇帝尚且如此,那些贪官酷吏更是变本加厉地搜刮、盘剥百姓,榨取更多的钱财来买更大的官,然后利用手中更大的权来捞取更多的钱。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