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粟米收成-《汉末文丑》
第(2/3)页
基本上所有的乡民都忙碌于田间地头,形成了一股,大干特干的热潮。上至耄耋之年的寿星、下至垂髫之岁的孩童,无一不是这热潮当中的一员。其他一切事物都不得不暂时搁置下来。民以食为天。
相对于正如火如荼的耕种热潮,那历经沙河乡万余人员四个月之久,所挖掘的沟渠,也即将竣工了。只待耕种完毕,再动员乡民,怕是过不了三天,就能够将最后的那一段也挖掘完毕。到时候,这一季的麦子收成,也算有了基本保障。
对于已经收割到家的粟米来说。收成也是非常可观的。
或许是地力充沛的原因,乡中所产粟米,平均下来能够达到亩产四石的水平,却是超出了本朝平均的亩产三石的水平。而有的丰腴良田,更是达到了亩产十石的水平!当真称得上‘亩锺之田’,而这些田地,无一不是位于河渠之侧,便于灌溉之地!这也是文丑急于使乡民挖掘沟渠的原因。
而本乡中,所有的耕田又有几何呢?若是按照‘每夫百亩’的大众水平而言,乡中应有田地五十万亩之多。而根据乡佐王冲的推算,乡中耕田却是有六十万亩。远超寻常时期。当然这个‘亩’是小亩,只相当于后世一亩的四分之一而已。每亩四石的亩产,也是按照‘小亩’来计算的,则共收获粟米二百四十万石之多。若是换成后世量制来说,就是每市亩375斤,并不高产。
二百四十万石,乍一听,好似很多。但是按照一人一年食用30石粮食计算,沙河乡民两万余众,一年就要耗粮六十余万石!
再除去应缴的各式赋税,如田租‘三十税一’合13.4万石,每户每年200钱‘户赋’、成年男子每年300钱‘更赋’、凡是1至14岁的孩子,不分男女,每年23钱‘口赋’、15到56岁不分男女,每人每年120钱‘算赋’、成年男女,每人每年63钱‘献费’等,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徭役税赋,多如牛毛,合在一起,怕是每户要纳税一两千钱,若是换成粟米,就是一二十石之多。一乡就又是六七万石!
这八十万石一除,就除去了收成的三分之一之多。这还是沙河乡民开垦荒地,地力充沛,增产不少的缘故。若是按照平常每亩三石的情况来说,就又减去八十万石!剩下的八十万石,每人四石,才是这些乡民一季的收成!
当然此次文丑说要抽取五成的收获,已经将应缴的税赋算进去了。也就是说,这一季每户人家还有收成二百四十石,吃食是不用担心了。而文丑抽取了一百二十余万石粮草,就是上缴五六万石的税赋,也能使他的桃林军部,得到长足的发展了!
而文丑本人,也不用再因粮草不足的问题,而缩手缩脚的了。这就是他上任半年来的成绩。对于此,文丑感到很满足。
当然,这些粮草并不能全部用来发展军事,毕竟还有三千俘虏需要养活呢!只是这些人口相对于如此众多的粮食,不值一提罢了。
可以这么说,沙河乡已经走过了最艰难的时候,顺利摆脱了万余流民涌入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步入了正规。而文丑的‘大业’,也算是走出了一小步。当然,以后的路还有很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