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寄奴武功传》之前 序-《寄奴武功传》
第(2/3)页
这是什么?我也说不清楚,里面包含的意思太多了。
为什么说那个时候写一部历史题材的传记型小说很难呢?这就要说道查找资料的不方便之处了,那时的网络还没有普及,查找资料都要去图书馆。要想写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还不得住到图书馆里,写个十年八年的啊!
也许你会说了,要是学历史专业的人呢?这个也有点不可能,因为历史传记和通俗小说似乎是个矛盾体!(仅代表个人观点)
不同题材的小说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也是不同的,其他的就不多说了,这本书是历史类型的,咱们就说历史小说。
历史小说,应该是以真实的历史事实,历史资料为题材进行改编的小说。可以适当的进行渲染描写,演义夸张,但是基本上所有的事件应该都是真实的,至少较大的事件都应该是历史中发生过的。
当人们看完一本历史题材的小说之后,能够记住一些大事的发生背景、经过、结果;
能够说出那件事对那个时代的所造成的影响;
能够说出事件中关键人物的名字、生平、历史地位等。
如果能够做到上面的三点,(笔者个人认为)这就是一部成功的历史题材的小说。
但不管怎么说,历史小说这个词毕竟包含了两层意思:历史和小说。他的主体是小说,历史是限制和修饰。是小说就要遵从小说的原则,符合大众的口味,这就要说到写作方法了。
第三、关于《寄奴武功传》
这本书是以宋武帝刘裕为主线的一部神魔历史小说。结构是模仿《封神演义》来创作的,以宋武帝刘裕出身没落士族到成功登上帝位的传奇一生为背景,添加当时流行的黄老、道家、佛家和儒家等玄学思想,妖魔出世乱天下,仙佛入世挣功德的神话故事穿插其中,使得故事更为丰满有趣。
其实在当时不仅百姓崇信仙佛神魔,就连士族门阀都崇信佛教道教。当时的江左之地信奉天师道的就有琅琊王氏、孙氏,陈郡谢氏、殷氏,高平郗氏,会稽孔氏,义兴周氏,丹阳许氏、葛氏、陶氏,东海鲍氏等,这些都是郡姓望族,尤其是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他们合成王谢,后人也多用王谢代称士族豪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就是说的他们两家。
从上面刘寄奴草出自官方传记《南史》之中的记载也可以看出玄学思想已经席卷了整个华夏大地,流行与上流社会的清谈之风更是以玄学为最高。
古代很多有名的神仙都出自这一时期:葛洪、许逊、乌角(左慈)、杨羲(上清真人)、许迈等。佛陀有:释道安、鸠摩罗什、跋陀罗、释慧远等。而这是也正是西方的佛教东传,道教思想发展,儒教改革的重要时期。三教从斗法到融合,为华夏文明的发展写下了厚重的一笔。
对于五胡乱华,笔者加入了魔、道之争,以天道的寒冷和温暖期更替来解释中原大乱的根由。春秋战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八国联军和日本侵华,这些时期天地都处在一个寒冷的时期。此时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等游牧狩猎民族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面临生存的危机,他们只有把目光望向以农耕为主的中原,天下大乱就此开始。
其实这些少数民族的祖先也是从中原分离出去的,当年涿鹿之战的失败方蚩尤部落是从炎帝部落分离出去的九黎一族,他们远遁到蛮荒之地,游牧狩猎,慢慢的和中原的农耕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差异,而中原的华夏一族也把他们归到了野蛮未开化的民族行列。其实算起来匈奴、鲜卑、羌、氐的祖先都是炎帝,和中原的汉族同为炎黄子孙。(特别说明一下,当时五胡中的羯族并不是炎黄子孙,他们是深眼高鼻,满脸胡子的西方人中。)
后来的一切灾难都是上古的战争遗留下的祸根,这真的应了佛教的轮回和报应一说。
接着再说一下本书的大概内容。本书的第1章至第78章中关于刘裕的故事都是虚构的,因为查遍了所有的史料刘裕在36岁之前的记载都是和龙、蛇,风水、异象等等玄乎的神迹,而且都是出自正史。既然历史传记都这么记载了,那他到底是不是真的呢?笔者也就发挥了一下想象力。其实这都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把刘裕所处的这个时代背景铺垫好,交代明白。为以后刘裕更为传神的事迹找个出处,让他的一生显得更为合理一些。
了解刘裕的人都有一个感觉,就是这个人好像是从天上突然横空出世的英雄。关于他出场的第一句话就是:初为冠军将军孙无终的司马。孙恩造反,被辅国将军刘牢之召为参府军事。到吴郡后带着数十人去探敌情,被叛军数千人围攻。最后只剩下刘裕一人,突然小宇宙爆发,杀的数千敌人疯狂逃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