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二节 龙城行-《晋末修仙传》
第(2/3)页
“公主有无发现,中山城中魏军近日正在整砺兵马,是否要进攻龙城呢,我们需早日奔赴龙城,伺机接近燕帝慕容宝夺剑,免得大战之中,宝剑易主。”
此招屡试不爽。司马雪果然明眸微挑,顺话应道:
“是啊,是啊。我们快起身,赶赴龙城吧,那柄宝剑真的很好。”
翌日,师徒二人先向客栈赵掌柜问明龙城大约方向,出了中山城后,高恩华本欲御剑而行。但司马雪提议说,一生难得深入北漠之地,久闻北漠风景独特,不如一路步行奔赴龙城,沿途查看北漠异域景色,人土风情。
高恩华欣然同意,此次携司马雪先至中山城,再赴龙城,名为夺剑,实则为躲避来自建康司马元显派出的追捕。
高恩华习道至今,向来与世无争,淡泊自然,虽然司马元显派出的修士屡屡相犯,高恩华也不愿以道法反击杀生。他宁愿顺其自然,能躲则躲。只要司马雪平安快乐,关山万里,处处皆是快乐。
对于司马雪而言,自二次遁出皇宫后。对于建康城中的皇宫,唯一还留恋的便是李姨娘。对于皇太妃,司马雪心有怨恨,只感觉在父皇离奇驾崩之事上,皇太妃仍然偏向司马道子,不肯主持公道,替考武帝查明真相。
选择步行赶赴龙城夺剑,虽然千里迢迢,稍涉风霜之苦。但在司马雪心里,龙城、只是一个朦胧的目标而已,早一天到,晚一天到,夺不夺得剑,均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能跟在高恩华身边厮混玩耍,逍遥度日。
魏军占领中山城后。魏主拓跋珪反省中山城攻城时,城中百姓宁死拒降之举,深悔参合陂一战中,听信大臣王建坑埋燕兵降兵之过。遂下旨、大赦中山城中及周边县郡所有燕国军民,凡魏军在围攻中山城时,兵锋所至的县郡,均免赋役一年,以此安抚民心。
随后,拓跋珪派魏国左丞相、守尚书令、卫王拓跋仪镇守中山,赈济平民。自已引魏军主力骑兵缓缓北退,他要将魏都由大漠深处的盛乐,迁到距中山城较近的平城定都。
此前魏国一直由漠北各个部落联盟组成,盛乐城四周无城墙,一切财产与人口皆在马背上。迁都平城后,意义完全改变,由一个马背民族部落变成一个据城而守的实质国家。
此次攻陷燕都中山城,燕国皇族慕容氏数十年来南掠北掳的财宝,尽归拓跋珪所有,除了留下部分给卫王拓跋仪使用以外,其余部分拓跋珪用来迁都所需各种费用。
迁都后,拓跋珪做了几件事。
一、命数万余名士兵修路,自平城到中山城等几条重要道路,均重新修缮,要求能让骑兵快速通过为标准。
二、迁民,原魏国境内,及中山城附近的大族乡民,均被要求大举迁至平城附近,凡迁来居民,均各给耕牛,计口授田。
三、招贤纳士,重金招有一技之长者,不论打铁的、种田的、特别是通晓汉字的,不论来自何处,只要来到平城,均赐金赏物,论才使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