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问话的赵苏回过神来立即向林斌请罪,“卑下……” 林斌抬手打断,“没有什么。做事不是成功就是失败,再则……就是卫氏朝鲜得逞又怎么样,目前战局依然对我们有利。黑旗军目前离肃慎都城只有三十五里,我已经命令狼军向黑旗军靠拢,以两军之力合击肃慎王城;虎军南下布防,只要拿下肃慎的都城,北沃援军来与不来都无法改变辽地联军最终战败的结果。” 事实上林斌绝对不会因为北沃、南沃等势力的突然参战而命令前线的部队后撤,战局打到这个份上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一旦后退或是停懈不前必然会造成整条战线严重的后果,要知道一支军队往往都是败在后撤被紧咬着啃,一点点的把士气啃没了演变成全军的崩溃。他现在唯一需要做地是增兵,派兵保护好前线部队的补给线。军需只要能跟上鹿死谁手还是一个未知数。 已经部署下去的大战略不是说变就变,军队运动起来需要时间准备,士兵的情绪也会因为矛盾的命令而不知所措,直接影响到的便是军心士气,将领们在地图前看了 列出三个可以防御地地段,有人开始产生疑问,虎军怎么布防? “末将以为可命虎军退后二十里于三统(吉林靖宇附近)设防。” 地图无法看清楚某个地段的地势,上面的标志只大概标出是山地还是平野,韩安国说的三统靠近索拉河(松花江),一般来说靠近河段的位置都是树林,他说出这个建议立刻被人质疑。 — “既是河段必有江防(河堤),我军骑兵皆懈怠弓弩,可依地势而守,敌军来攻可借江防地势痛击之,若敌军放火烧林亦可就近取水,此乃军行布营之篇。” 连林斌都被唬得一愣一愣,他们都是打骑战的能手,但是比起步战来说还真的没人比韩安国更在行。 韩安国什么都好就是太过谨慎,他见帐内的所有人都在看自己,嘴巴张了张竟是又不说话了。 林斌心里一阵郁闷,他也不逼韩安国,心想“等会把他留下来单独问问”,开始吩咐在场地几名参谋整理前线传回来的战报。 参谋们中规中矩的向将领读蒙诏发回来的军情,林斌借机把韩安国叫到一边。 林斌还是很能理解韩安国地心情,如果不是强行把韩安国一家子‘请’到辽地来,按照韩安国的处世为人之道恐怕就是嘴上答应出谋划策,实际上找到机会肯定会溜走,韩安国留在军中效力的心态一直都很矛盾,不然林斌也不会用一个中枢院总长的品阶来笼络,要让人卖命总要给好处不是? 北地郡也是多山地段,地形与辽地除了气候的不同外基本相同,韩安国在北地郡当了差不多两年的校尉,其中不缺乏在山地作战的经验,如果不是还不完全信任又不想让蒙诏等先秦派别的将军寒心,其实林斌是非常愿意派韩安国到前线去规划作战的。 两人一开始没有谈战事的发展,他们说起了民生的建设,韩安国对民生建设也有自己的见解,目前很多地方都是在韩安国的建议下在进行改进,比如汉民(新从汉国来的民众)与部众(草原人)之间的安置问题,进一步完善了林斌提出来半农耕半游牧式的大框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