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弃婴寻母罪与非-《法律在身边》
第(1/3)页
“儿子,你吃,多吃点。”一个五十多岁女子用筷子给一个小男孩的碗里夹肉。
小男孩扬起头,说:“妈,我不吃,留给爸爸吃。”
“你爸吃不了这么多,你正长身体,多吃点,听话。”妈妈慈爱看着儿子。
这个让孩子吃饭的女人转过身,对记者说:“这孩子可懂事了,他不像有些小孩只顾自己。”
小男孩叫做东东,刚10岁。妈妈叫刘兰,是孩子的养母,他们已经在一起生活8年了。孩子虽然不是这个女人生的,但她对孩子的感情与亲生的没有什么两样。
8年前,东东的爸爸妈妈因感情不合离婚了,东东被判给爸爸抚养。
爸爸李平在二江区租了一间房子,常年在采石场打工。上班下班的路远,他无法照看儿子,刚刚搬来不到一个月,孩子饿得瘦成皮包骨。要是再不想办法,这个孩子准活不长。
这一天,李平找到邻居刘兰,扑腾一下就跪下了。他哭着说:“大嫂,你行行善,救救我儿子。他妈妈和我离婚了,我一个男人也照顾不了他。我天天在采石场上班,把他一人扔在家里,只早晚能吃上饭,也太可怜了。”
孩子的小脸惨白,非常瘦弱,看来是严重营养不良。一种天然母爱从刘兰心中升起,她一把抱过孩子,说:“你瞧瞧,这孩子怎么侍弄的,你也太不像个爹了。你把他留下来,我替你看着,有我一口吃的,就饿不着他。”
李平把东东留在刘兰家里,刘兰对东东精心照顾。十几天后,孩子的脸色变红了,人也精神了,脸上有了笑模样,让人看了特别喜欢。
李平隔三差五也来看孩子,每当看到孩子的快乐笑容,李平都会表达感谢之情。最初两个月,李平还能送来几十元钱,虽然不多,总可以让刘兰给孩子买点吃的东西。
几个月过去了,有一天,刘兰突然感觉有些不对。李平一连十几天没有来看孩子,这是怎么回事呢?刘兰来到李平租住的地方打听,房东说:“李平退租了。搬到什么地方,谁也不知道。”
刘兰找到采石场,老板说:“李平早已经辞工不干了,他没有留下联系方式。”
刘兰傻了,李平竟然以失踪方式,让亲生儿子东东成了孤儿。
回到家里,刘兰望着不到2岁的小东东,不知如何是好。
也许东东感到了危险,他蹬开被子“哇哇”地哭着。洪亮的哭声震得窗户纸都发出“嗦、嗦”的响声。刘兰住着一栋老式房子,窗户上只有一两块玻璃,其他地方都糊着窗纸。
刘兰说:“苦命的孩子啊,你的爸爸、妈妈都不要你了,这可怎么办呢?”
东东好像听懂了,他停止了哭闹,睁大眼睛看着眼前这位不是母亲却给了自己母爱的女人。他伸出小手,做出了要抱抱的动作。
一缕母爱涌上心头,刘兰抱起孩子,用脸贴紧孩子的小脸,说:“孩子,你别怕。你爸、妈不要你,我就当你的妈妈。我的老头子就是你的爸爸,今后我们是一家人。”
小东东发出了欢快的笑声“嘻嘻”。
从此,刘兰便承担起照料小东东的责任。夏换单衣,冬换棉。冷烧热炕,饿做饭。夜陪.睡觉,病送医,刘兰成了小东东的亲妈妈。
一个40多岁的中年女人,有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如今又要拉扯一个非亲非故的婴儿,个中滋味,甜酸苦辣,只有自己知道。
两年前,小东东到了上学的年龄。没有户口,报不上名。刘兰求爷爷告奶奶,好不容易让一所小学同意借读了两年。眼下,学校要求孩子必须提供户口,否则就得让孩子退学。
刘兰的丈夫老张是一个淳朴的建筑工人,每月工资也就七八百元,养活自己一家四口已经非常吃力了。如今又把小东东抚养了好几年,孩子一天比一天大,家里实在难以负担了。
建筑公司最近正改制,超过50岁的工人可能要一律下岗。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这个家庭真的就难以维持了。老张这个刚强而又淳朴的东北汉子,每天晚上躺在炕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有一天,东东放学后没有回家,刘兰一边打听一边找,跑出去很远,在附近的大江边看到了东东。
东东坐在江边的一块大石头上,看着水里的鱼儿,说:“鱼儿、鱼儿,你有妈妈吗?你们的妈妈在哪里啊?”
刘兰一阵心酸,不由地落泪了。她轻轻地喊了一声:“东东,妈妈在这儿呢。”
东东站了起来,他看到妈妈脸上挂着眼泪,便一头拱到刘兰的怀里,哭泣着说:“妈妈,对不起。我不是有意伤你。”
“好孩子,你没错,妈妈不怪你。”刘兰紧紧地抱着孩子,眼泪不停地滴落下来。
晚上,刘兰失眠了。她听到了丈夫的叹息声音,想起了白天孩子在河边的哭喊,她犯愁了。她强烈的意识到:孩子的户口必须解决,亲生父母也要想办法找到。
刘兰和丈夫从第二天开始就忙着给小东东寻找亲生父母,到派出所和街道要求给孩子解决户口。对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这两件事儿,可真难办。
自从知道了东东想找自己生身父母的愿望后,夫妻俩对小东东更是疼爱有加。刘兰的两个儿子都到了结婚年龄,可是家境困难,没有姑娘肯嫁给这两个穷困的小伙子。但这两个哥哥对弟弟非常关爱。刘兰每当看到两个儿子孤身回家,都会感到特别内疚。
有一天,刘兰做出了一个决定:把东东送人。
人们听到这个消息,都被惊动了。一个被抚养了8年的孩子,眼看就要长大了,刘兰为什么要把孩子送人呢?
记者闻讯后向刘兰采访:“刘妈妈,你为什么要把抚养了8年的孩子送人呢。”
刘兰低着头,眼泪不停地往下流。她说:“这事我想了很久,孩子是去是留,全在我一念之间。我养他整整8年,和我的亲生儿子一样的感情,我能舍得吗?如果不对这个孩子的以后着想,我就应该昧着良心把孩子留在我家。将来他也只能和两个哥哥一样,连媳妇也娶不上。我们老夫妻俩都五十多岁了,老头子眼看要下岗挣不到钱了。而小东东一天天长大,我们已经无力承担了。如果有好心人,有能力领养小东东,让他有好的发展,我会给他们磕三个响头的。将来,东东的爸爸、妈妈要是找到了,我也能够对得起他们。”
记者被感动了,他们迅速把刘兰抚养小东东的事情报道出去。
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国各地许多爱心人士愿意领养小东东。甚至有人直接找上门来,要求把孩子领走。刘兰又是欢喜又是忧,她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刘兰主动找到记者,说:“有人要领.养孩子了。不知怎么的,这些日子就像割我身上肉似的,我怎么也舍不得。可又一想:也不能耽误孩子的前途啊。要是让孩子在我的身边,将来孩子只能和我们一样过这种穷日子。我可怎么办呢?”
记者知道:刘兰已经无力照顾小东东了,她特别希望能找到孩子的亲生父母。在寻找希望破灭之后,她为了孩子的未来成长,希望好心人收养小东东,体现的是一片无私的母爱。可是只有10岁的小东东,能够理解养母的一片苦心吗?
在征得刘兰夫妻的同意之后,记者采访了小东东:“东东,你妈妈要把你送人,你愿意吗?”
东东哭了,他擦擦眼泪,说:“叔叔,我不愿意。可是每当看到爸爸和妈妈的伤心,我也不忍心。让别人抚养我,我就会离开妈妈和爸爸。我要是不走,爸爸和妈妈也太累。我就是被别人领走了,我也不会忘记爸爸妈妈的,我长大一定养他们老。”
记者问:“在你心里,你感觉谁是你的妈妈。”
“刘兰。”东东干脆回答
记者又问:“你的亲生母亲呢?”
东东说:“我也想找亲妈。可是我没见过她,我都不知道她叫啥。我一直就以为刘妈妈是我妈。”
“你愿意她是你妈吗?”记者问。
“愿意。”东东说。
记者问:“为什么呢?”
东东说:“我从小就是妈妈管我。上一年级时,我知道她不是我的亲妈,但我仍然愿意她就是我的亲妈。”
记者问:“她对你怎么样?”
“非常好。我爱妈妈。”东东说道。
面对恩情似海的养母,小东东永远心存感激。可是这个原本就十分贫困的家庭,又能为孩子付出多少呢?
面对记者的采访,老张说“从心里说,对于抚养东东一事,我心理不平衡。为什么呢?人家的孩子,你养多大都是人家的。咱自个儿的那两个孩子,都到成家的年龄了,我也没有给人家娶上媳妇,当爹的心里能不亏吗?家里整这么一个小孩子,天天上学又送又接的,还没个户口,将来怎么办呢?”
刘兰说:“你别看老头子有些牢骚,他在日常里对小东东却是非常疼爱的。”
邻居们听到记者来采访,纷纷来介绍情况。
一位老大娘说:“这8年来,刘兰对小东东付出的爱心比她对自己的两个儿子要多得多。”
居民委主任对记者说:“哎呀,刘兰老两口吃老苦了。刘兰这个人刚强,遭多少罪受多少苦,她从不在人眼前说。”
那位老大娘又说:“刘兰太善良了,她对这个孩子老好了,自己的儿子都不管。一想起这个事,我就心酸,这个眼泪就想往下掉。”
坎坷的身世,让小东东比其他孩子成熟得更早,他虽然和养母一家人的感情非常深厚,但是他更清楚养母家的困难。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