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通天之路(二十一)-《新宋英烈》


    第(2/3)页

    说完,他又转向王崤峻,问道:“王崤峻,在汝献给朕的礼物里,可有火炮呀?”

    王崤峻闻言赶忙答道:“禀陛下,正如草民二十六弟刚才所言,这火炮是由钢铁乃至青铜打造,无论是个头还是重量都要比燧发枪大得多,三寸炮(100毫米)的重量就已经达到千余斤。草民及众兄弟此来开封路途遥远,携带起来实在是非常不方便。是以,此次草民等送与陛下的礼物中并无火炮,还望陛下恕罪。不过,火炮虽然个头和重量都要比燧发枪大得多,但其结构却比燧发枪简单许多。即便没有样品可参照,技艺娴熟的工匠也完全可以按照图样打造出来。”

    听王崤峻说礼物中没有火炮,柴荣君臣三人多少有些失望,但也没有怪罪。毕竟幽州与开封相距一千多里,现在又分属两国,王崤峻等人想要把它运过来确实是件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好在王崤峻表示这东西造起来比燧发枪简单,没有样品也关系不大。

    当然,在对火炮非常感兴趣的同时,柴荣也意识到这东西既然比燧发枪大得多,只怕其价格也会贵得多。哪怕是按照曾志林所说的成本最低的铁炮来计算,光是这一千多斤铁就得多少钱。这还只是材料的费用,其他诸如铸造过程中冶炼所需的费用、工匠的工钱;铸造成功后,士兵训练所需的费用、运到战场的费用等等,任何一项都不是小数目。

    不过,与为军队装备燧发枪时的犹豫不同,柴荣为禁军装备火炮的决心还是很大的。因此,在王崤峻表示因为运输不便,这次来开封并没有携带火炮后,柴荣马上就说道:“尔等何罪之有,千里迢迢运送如此沉重的东西确实很艰难,尔等未将其列入礼物也在情理之中。朕且问你,尔等在幽州可曾铸造过火炮?”

    王崤峻如实回答道:“草民等在幽州曾经铸造过几门炮,用来守卫城外别院。”

    柴荣随即又问道:“尔等既铸造过,那自然应该知道铸炮的花费,汝且说说,铸一门炮要花多少银钱?”

    “这个草民到是知道”王崤峻答道,“据草民测算,铸造一门三寸口径的火炮,约需钱八百贯,铸造一门三寸六厘口径的火炮约需钱一千贯。”

    虽然柴荣之前已经预料到火炮造价高昂,但一门炮要花八百到一千贯依然令他有些意外。不过,此时的柴荣决心已定,即便价格再高,他也要把炮造出来。因此,柴荣又说道:“这火炮的花费果然不小,一门炮抵得上一营兵士一年所需的粮饷了。不过,若其真有尔等所说威力,些许银钱又何足道哉。”

    说完,柴荣一转头问曾志林道:“曾壮士既对燧发枪及火炮如此熟悉,想必应该也会造此等枪炮吧?”

    曾志林连忙答道:“启禀陛下,草民因在海外时曾经从过军,所以对枪炮有些了解。但是草民所知只限于如何使用这些武器,对枪炮的制造却知之甚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