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对于日本向各国的照会,大明第一时间表示了不接受,以大明跟琉球有外交关系为由,认定琉球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对任何改变琉球主权问题的行为,都视作是一次侵略行为,而且蛮横的将一国国王掳到本国京城,这是对国际道义的践踏。Ω笔 趣阁Ww『W. biqUwU.Cc 由于大明的表态,其他国家马上开始观望,对洋人来说,他们不想看到东亚地区的变化影响到他们的利益。 琉球这个地方,位于中日朝之间,虽然土地面积十分狭小,但是由于是一个群岛国家,国家又是一个链条,所以跨度很大,最重要的是地理位置,可以说从日本南下的航路,基本上都要经过琉球群岛,那么从欧洲抵达日本的航道,也得在琉球群岛经过,这是一个天然的十字路口。 这也就是为什么英国想要得到这里,将这里打造成东亚的新加坡的原因,因为这里很容易就能打造成向中日朝三国转口的贸易基地,就好像新加坡的角色定位一样。 因此原本还想跟日本谈谈在看的英国,想先看看日本和大明之间的博弈,不过为了不让英国从这一地区的事件中失去话语权,英国人第一时间对此表示了关切,告诉日本政府,英国不希望看到任何侵犯英国在该地区利益的行为,为日后介入留下了接口,同时又不过于直接介入。他们已经在介入中国问题上,遭受了失败,最后清廷和大明同时抛开了英国,单独达成协议,如果英国在过于介入琉球问题,最后日本和大明抛开英国,那又将是一次政治和外交上的失败。 其他西方国家,都是看英国的态度,他们也表达了相关的态度。 西方国家的态度,让大明比较放心,大明政府还真的有些担心西方国家直接干涉,倒是朱敬伦对此不太担心,因为他很清楚,历史上日本吞并琉球是比较顺利的,对英国人来说,对琉球有野心,他们对世界上任何有战略价值的地方都有野心,可是琉球之所以重要,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扼住了日本通向欧洲的航道的原因,如果因为琉球而得罪了日本,显然不划算,以利益为重的英国,权衡之下还是愿意默认琉球被日本吞并一事,只要日本人能继续保护英国在这里的利益,他们就能接受。 如果琉球能够独立,不打破旧的秩序,显然英国人更能接受。他们是东亚贸易的既得利益者,很不愿意地区平衡被打破。 因此大明的态度,显然跟英国的利益一致,日本才是破坏地区平衡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试问英国有是道理站在日本一边呢? 一时间琉球问题,就成了东亚的内部问题,只有几个相关方,日本和满清是两大角色,大明属于强行介入的一方,剩下一方,则是最没有话语权的一方,也就是琉球国自己。 大明的态度很明确,就是不支持任何破坏和平的行为,但是这个理由,不是一个十分有力的理由,用这种理由来动战争显然是站不住脚的,英国在一战中以德国侵入比利时而向德国宣战,那是因为英国为比利时的中立做过担保,大明可没有向琉球做过任何保证,没有任何国际条约,那么直接因为琉球问题向日本宣战,在国际法上是站不住脚的。 满清的理由就很充足了。 其实在这件事上,道理、法理最正当的,就是满清。 国际关系上,满清是从明朝继承了对琉球的宗主国身份,而日本当年为了不刺激明朝和清朝,他们虽然效仿的是宗藩体系,可从来没敢直接打出这面大旗,负责去跟琉球接触的,始终是萨摩这个日本的强藩,而不是日本政府。 那么在法理上,满清跟琉球的关系就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比较有力的宗主国与附属国之间的关系,只要满清站出来,那么就有足够理由宣称,他们对琉球的安全富有责任,将宗藩体系跟西方的保护国关系挂钩。 但是满清太怂了,而且太迟钝,加上流年不利,边塞到处都是烽烟,尤其以江南的太平天国和西北的俄国入侵为要威胁,国内还遭遇着饥荒的余波,江南太平军余孽还没肃清,历史上就没真正管过琉球问题,现在更不想真正管了。 历史上,日本就是利用了满清这些弱点。 日本外务卿井上馨甚至命令驻上海的日本总领事:“应注意宽待俄国人……暗中使清政府怀有他日若有缓急之事时,日俄将要合纵之嫌疑,诱导在伊犁问题了结之前,迅使之答应我国的要求。”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