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太平渡-《魔法眼镜》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原来共工从陆吾背上落下的那一瞬,把他手中的盛水盒子从手里向昆仑山抛出。由于用力过猛,盛水盒被摔成了两半,一半在由昆仑山蜿蜒东出的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东的西南侧,一半在各拉丹东的西侧。玉帝知道自己这许多年来罪孽深重,决定做一回好事,他施法叫那盒子变成了两个流泉,里面流出的水只有了原来的十分之一大小。
应龙的大功告成,洪水退去,中华大地上却出现滚滚滔滔的一江一河。如同两条被束缚着的巨龙,不再狂野,而是规规矩矩按照一定的道路蜿蜒东去。
应龙被玉帝召回了天庭,他仓促间拓展出的河道难免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大禹觉得自己依旧任重而道远,天天领人巡视河道,用一种叫做耒的工具清除淤泥和石头,或者改变那些走向不很合理的河道。
天命总归有德之人,不久大禹就接替了舜的位置。
再不久大禹就娶涂山九尾狐女娇为妻。婚后的大禹依旧没有沉醉于儿女情长,还是把治水当着他自己的主要职责。
有一天女娇去给大禹送饭,远远地不见大禹,只见一头黑熊正在河道中奋力劳作,女娇认出了黑熊挥动的耒,那正是大禹视为宝物的工具。她顿时明白了这是大禹现出真身,用耒在河中撬动着千斤的巨石。他同时吃了一惊--原来大禹的父亲姬鲧是一头黄熊,从姬鲧尸体中走出的大禹却是一头黑熊。快要临盆的女娇被吓得一下子现出了九尾狐的原形扭头就走。
大禹提着耒在后面紧紧追赶。
他不想要女娇带走自己的血脉。边追边喊:“留下我的孩子!”
九尾狐看着逃不掉,在转弯的地方变成了一块巨石。
天天从河岸经过勘察水情的大禹明察秋毫,一看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他挥耒在巨石的半腰中一划。一个孩子“哇”的一声从石头里面诞生。大禹因此给孩子取名叫“启”。随着天皇死,地皇立,这个“启”后来还真的开创了一个新的纪元。
大禹也看出了九尾狐的灵魂往涂山奔逃,不过他不知道这九尾狐以后会害人,就没有再追赶。
现在,那个大禹和应龙开辟出的长江悠悠地流淌了三千年,它流经四川与云南边境的那一段叫着金沙江。我坐在四川境内赤水河畔的丁山山头,注目于金沙江的太平渡。
原来红军四渡赤水,兵临贵阳,老毛看准了老蒋的失策,狠狠地来了一个将军抽车。老蒋保命要紧,不得已急调金沙江东岸边的云南军孙渡急赴贵阳救驾。一小部分红军装着要去湘西继续把敌人往东引--现在那是国军另外一股心腹之患--红军贺龙部队的所在位置。中央红军大部分人马却偷偷地急行军往金沙江边飞奔。
不过孙渡走的时候还是在金沙江西岸留下了少部分兵力,而且把所有的船只都集中在了西岸隐蔽。
红军的先头部队在夜里来到太平渡,江流汹涌起一片片白色的浪花,无论如何泅渡不过去,他们一个个心急如焚。
我却不替他们焦急,因为我的目光穿透暗夜,看见离红军不远处的山头有一只双头鸟--这是南方朱雀--我还听清楚了那两个头颅低声的絮语。
这俩个老尼开始作法。她们在让江西岸的两个国军连长色迷心窍,驾了两只船来江东岸与他们的情人会面。
等在岸边的红军先头侦查分队心里的那个高兴哟。他们没有惊动敌人,而是在那两个连长走远之后才跳上他们的船,往江对岸摇去。江水滔滔,那些白色的浪花似乎是一些窃喜,又仿佛是一声声的叹息。
红军的船还未上到河对岸,对岸的黑暗中钻出来了一句有些嘲笑的问话:“我就说你们两个连长呀!到对岸那么匆匆一下能做成什么**事呀,难道你们那情人就在河沙坝里等着你们不成?”
红军不声不响地登岸,往有说话声的地方走,月光一下子照着了他们的帽徽,那边的守军哨兵突然感到胆寒。
国军哨兵想喊,却发不出声音;想开枪,明明打开了的保险不知怎么就自己关上。用足了力气扣动扳机,他们的枪就是不响,一个个张着嘴巴等待着红**在他们的肚子上放血。
月明,风清,两个连长往回走时没有寻找到自己的船,岸边的石头后面却有几个红军跳了出来,轻而易举就制服了虚弱的他们。而对岸,红军不声不响就解决掉了所有的敌人。在敌人所驻的军营中,有五条船一字儿摆在了月光下。
后来的三天,有七艏船来回往返于金沙江的两岸,三万红军都集中在这里过了河。我看到红军中多了一件特别好使的能够突破敌人围追堵截的武器,那就是他们刚刚打出的一面面旗帜,旗上大书着“北上抗日,保家卫国”八个字。
夜间的北斗出奇的明亮,七条船来回奔忙,就像那往返于银河的北斗。
我用千里传音之术赞扬了天台山上的那俩个老尼。同样也用这个方式通知了昆仑山左右两边守候的开明兽和陆吾,通知他们,我要在明天与他们见面。这两只神兽一脸的懵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