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听母述小子动情-《东吴之孙策》
第(2/3)页
“傻孩子,哭什么!”吴氏说着,一抹眼角的泪水,又笑着用手帕去擦怀中儿子的泪。
“都是策儿的错,是策儿把娘弄哭的。”孙策自责道。
儿子越是这么说,吴氏顿感欣慰,更加怜惜。
“娘哪里哭了,娘那是高兴,我们家策儿终于长大了。”
“真的?”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在母亲身边,孙策又变成了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
“傻孩子,当然是真的!”吴氏破涕为笑,道,“我们一家人好不容易团聚,娘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会哭呢!策儿,这一切,都是你的功劳!”
“只是,你爹他……”
原来,今天一大早,孙坚就带着部下出征零陵、桂阳了。分别半载,本来满以为能与丈夫相见的吴氏,结果却空欢喜一场。每一次他出征,吴氏都是忧心忡忡。毕竟是去打仗,打打杀杀,生死难测。孙坚作为家中唯一的顶梁柱,万一真的有个三长两短,这个家也就坍塌了。所以,只要孙坚一出征,吴氏总会是那个最为担忧的人。孤单的深夜难以入眠,即使睡着了,也总是被一个个噩梦半夜惊醒。这一切,她都深深地掩埋在心底,独自承受与煎熬,从未对任何人说。因为,丈夫与孩子们需要的是一个坚强的港湾。作为将军的妻子,她必须学会放弃一些、承担一些。
渐渐的,房间里陷入了一片死寂,窗外的虫鸣鸟叫,清晰可闻。
也不知过了多久,好似快要睡着般。
“娘,给我讲讲你们的故事吧!”
“恩?”儿子突然的话,让吴氏疑惑地低头去看,正巧对上他那因为好奇而闪闪发光的眼睛。
“就是爹当年追您的事情。”孙策将头枕在母亲的膝盖上,撒娇道。
一想起当初的经历,吴氏面色一红,竟露出少见的少女娇羞之态。
“小孩子家家,问这个做什么!”吴氏佯怒地一拍他。
“您就讲讲嘛!”孙策开始在母亲的怀里骚动耍无赖。
“好好!”心地柔软的吴氏实在拗不过他,只能投降答应。
“十三年前,那时候我还没有嫁给你爹,也就更没有你。我出生在吴家,吴家是一个大家族。虽然当时没有人当过官,可祖上世代经商,家业代代相传,到了你阿公那一代也算是富甲一方了。当时我的家就在吴郡的吴县,你也知道,那里是全郡的经济所在,繁荣奢华。而我们吴家,在当地更是出了名的书香门第。在加上我的父亲也就是你的阿公家教甚严,从小对我严加管教,专门请先生每天来为我教课。琴棋书画、女红刺绣,无所不授,无所不学。所以当我及笄的那年,每天都会有不少人上门求亲,几乎踏破了门槛,这其中不乏王公贵族、名门世家子弟。你阿公阿婆喜欢,可你娘我见了,一个都没看上。”
“啊~原来娘当时还是出了名的大美女啊!”孙策不禁发出一声惊呼,却又眉头一皱,道,“那怎么后来偏偏嫁给了爹呢?”
“后来啊,远在富春的他听说了我的名声,不远千里前来求亲。当时他还只是个一穷二白的愣小子,到了我家门口的时候,衣衫破烂,差点被守卫轰走。正巧被我看见,我见他可怜,便赏了他几个馒头。他可能也真是饿坏了,狼吞虎咽几口便吃完了。也许——就是那个时候,他才真正喜欢上我的吧。从此以后,他总会变着法子来见我、哄我开心,这样一直相处了三个月。我与乞丐私会的流言,也就这么散开了。后来因为这件事,我被你阿公大骂了顿,被关在房里不准出来。他听说后,便每天翻窗户进来,陪我说话,给我解闷。与他相处一段时间,我慢慢的发现,原来他也是一个风趣、勇敢、执着的人,我知道,他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的。他告诉我,等他有钱有势了,就会派人上门来求亲。我也知道,他一定会说到做到。没过多久,他就真的不见了,再也没有出现。那一段时间,我茶饭不思、睡觉梦中全是他。我知道,我已经爱上他了。直到有一天,他真的带着聘礼来我家求亲。那时候他已经是富春的县令了,在江东也是赫赫有名,别人都称他『江东猛虎』。可是我们家也不是什么小门小户,都没把他放在眼里。因为他是武将,我的父亲和亲戚们都嫌弃他,觉得他轻浮、狡诈。于是都不同意,毫不留情面地拒绝了他。可能在外面风光惯了,因为这件事,他受到了打击,觉得很是丢脸。我知道孙坚不好惹,怕他做出傻事来,我们吴家也会因此遭难。于是就同意他的求亲,那时候就想,如果他真不是什么善人,也是我的命不好吧。就这样,我就嫁给了他……”
时间一点一滴流逝,房间里只能听到吴氏的轻声讲述。孙策忽然产生了幻觉,仿佛自己身临其境,一切都发生在眼前,因爱而喜,因分而伤。
“其实娘还是爱爹的,不是吗?”听完母亲的娓娓讲述,孙策突然瞪大了眼睛,问。
“鬼灵精!”吴氏溺爱地笑着用食指一刮孙策的鼻子。
“嫁给他,是我这一生最正确的选择,也是最幸福的事!”吴氏神情肃穆、一脸深情自语道。
那个他,自然就是她的丈夫、孙策的父亲——孙坚。
“爹和娘真浪漫!”孙策突兀道。
吴氏一愣,继而哭笑不得,笑骂道:“人小鬼大!”
“你跟娘说,你是不是喜欢上哪家姑娘了?”
“没……哪有!”听到母亲的问话,孙策突然脸颊一红,居然局促忸怩起来。脑海里,再次闪现出那张笑靥如花的面孔,回眸一笑。
“还不承认!娘是过来人,你的心事,娘还会看不出来?!”
早在来长沙之前,他就听说自家儿子喜欢上了一家姑娘。这是好事,她本就不是古板的母亲,儿子长大了,有了自己喜欢的女孩,她当然高兴支持。况且丈夫已经派人去下聘礼了,虽然孙策今年只有十二岁,不过听说那家姑娘与他同龄,再等个几年,也未尝不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