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称山的来历-《暗星尽头》
第(2/3)页
“禹”继承“鲧”的遗志开始治理洪水,但所用方法不同,“禹”使用的是疏导之法。
“禹”率众人治水到扬州一带时,发现此地因洪水之灾尸横遍野,导致瘟疫流行,所存之人,十不及一。
当时所谓九州之一的扬州,北起淮水,东南到海滨,在今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两省的土地,而陈阿婆记录中的扬州一带,根据上下文的理解,应该特指的就是现在浙江省的绍兴、上虞附近。
此时,扬州爆发了大规模的瘟疫,“禹”之部众中也有人患病,为了防止瘟疫蔓延,“禹”率领众人,将患瘟疫者隔离,并将因瘟疫而死亡者、由河流上游顺流而下至此的浮尸和横卧在各处的尸骨都汇聚在一处低地,未料所累之尸竟将低地填平,并积累成山。
“禹”令部众将疏导所得之土厚厚覆盖于尸山之上,将整个尸山硬生生的变成一座土山,这座由尸体和土组成的山便被人叫做“尸成山”,后颇多犯忌,改为“成山”。
此山成后,时常阴风大作,不但山上死气沉沉,连累方圆十里几乎寸草不生,更无一户人家。
于是,“成山”连同周边十里的地界便被称为“道墟”,意为天道荒废之地。
“禹”治水成功后,被拥立为天子。
“禹”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州牧”即州的最高行政长官,放到现在类似于省长和省委书记职能的合并)
后听闻道墟不但依然阴风阵阵、寸草不生,而且阴气死气愈加庞大,甚至滋生了不少诡异的怪物,四散为害,导致当地百姓异常惊惧而背井离乡。
禹王执术而算,若任其发展,必将为祸天下苍生,便命人将九鼎搬运至此,并亲携治水时所用之开山斧与避水剑而至,以术之道,将九鼎与斧、剑共同埋于“成山”之中,以镇压和封印邪祟。
此后,道墟之地反成灵秀之所,又改称“东乡”,数千年后才因朱元璋率臣南下到东乡造访,见此处山灵水秀,所居之人具才有礼,这才赐名“道墟”。
王天瞳万没想到,道墟之名竟有如此曲折的传说。
东桑一脉的“陈”家便是在那时受禹王命而留在此处,照看镇压封印。
直至春秋末年(就是大约公元前500年前后),不知何故,“成山”十里之内常出现奇怪诡异之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