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还继续-《智慧追寻者》
第(2/3)页
云夕只是感觉这里的人奢华,有权势,其他就没有什么感觉了,也许考虑要不要和这里的人产生冲突,这算是有形的,也许说是无形的威压,如果这里并不是这样奢华,只是一个破败的院子,也许就没有这样的感觉。
那只有在见过那个人后,才能清楚那人给自己的是什么感觉,也许如果对方体现一种气势,自己这边只是认为对方在装而已,其实并没有什么存在,也许就是这样的一个情况。
如果对方向云夕展示了强大的个人实力,那云夕又会有其他的想法,这就是人的情感吗?可能云夕并没有情感存在,至少现在,云夕感觉自己没有实质性的情感存在。
怎么这样说呢?淡淡的情感算不算是没有情感存在,不强烈,很平淡,就像没有一样,这是什么情况导致的,云夕并不清楚,可是确实是死一般的平静,很难相信。
不知道处于这处豪宅里面的人会被环境塑造成什么样子,也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更加清楚,不过如果没有经历对比,也不会清楚的,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很多感悟都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凭空无法出现,很多人只是并不理解其中的领悟而已,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有些是无法描述出来,可能也经历了这样的场景,就是想不出词汇描述,一个原因是他自己知识面不够宽广,无法想到场景已经被描述过的文字,一个原因是他无法组织起文字表达这个意思,只能自己意会,这就变成了他自己认为自己领悟的意境,实际上可能别人都领悟过。
让人感觉抑郁的,总是不想看,压抑自己的人可能更喜欢看一些让自己感觉舒服的东西,这是人特有的,也是肯定会碰到的矛盾,人本身在和自己一些不好的情感做斗争,斗争就是让人痛苦的,无可避免的,也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即使认识如此清楚,也是喜欢享受的事物的。
除非那件事物无法引起自己喜欢的感觉,这是会出现的,云夕经历过这些事情,清楚地知晓自己喜欢的感觉的变迁,这也是事实现象,因此很多时候,一个人表现的喜欢,并不是另外一个人所喜欢的,所以不要真的认为你所喜欢的,别人肯定也会喜欢,人是有共性的,实际上可能不会有,在某一阶段可能相同,不同年龄段所喜欢的事物不一样,这是真实的现象。
碰到必须讲话的时候,怎么开口说话,以前有各种标准,顺着说客套话就拉近距离了,后面就可以找话题交谈下去了,而现在,有时候碰到陌生人,相互之间想要说些什么,又觉的不妥,就这样冷场了,这样的场景很让人尴尬,人都想要交流,喜欢交流的,这层隔膜怎么打破?
看着羿晔和别人交谈,云夕在旁边聆听,时间很平等,花费大部份时间在生活中,那可以将生活整的很好,花费时间在其他地方,也可以将别的事物处理的很好,这里的人都很有素质,他们大部份时间都花费在这里了,云夕看着难受,这和云夕的生活方式有所冲突,羿晔却一点也没有不耐烦的表情。
现实中总是这样的,云夕可以花费大量的时间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中去,但是确实不喜欢花费时间在那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中去,这样就出现在某方面云夕表现很好,在某些方面云夕简直糟糕透了。
云夕不喜欢羿晔这样的交流方式,说一件正事,要绕半天,不过看起来对方好像很满意羿晔这样的交流方式,最后谈到正事的时候,已经快是吃饭的时间了,看起来羿晔并不是想要在这里吃饭,终于说到正事了。
其实也没有怎么说,就说自己这里有一份资料,给对方看看,很明显对方也是明白事理的人,知晓羿晔他们的工作,对这件事情也重视起来,看完后,他说明白了,会处理的,羿晔并没有强制要求看着处理,只是带着云夕出去,在附近住了下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