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计议(下)-《边唐》


    第(2/3)页

    见段秀实又朝杜环瞪起眼睛,马璘苦笑一声,连忙摆了摆手道:“成公和我多年至交,说话向来如此,参军不必介意。”

    关中汉子马璘本就是浪荡子,段秀实这样说本没有错。总不能对这家伙说我其实不是原来的马璘了吧,被数落两句也是应该的。

    杜环不服气还要说话,马璘只好瞪了他一眼,世家子为了自家将军的威信,只好气哼哼的闭嘴。

    “佞臣!”段秀实却没准备放过杜环,重重地啐了一口。这一口浓痰落在马车地毯之上,康青青轻轻转过头去,不再看这三人。

    这样的话实在是太狠了,杜环心高气傲如何能忍?猛然起身却被车顶撞了,气得面红耳赤,狠狠地瞪着段秀实。

    段秀实安西老将,本来也就不大看得上这个世家子。两人四目相对,居然是互不相让。

    眼见这两人快要打起来,马璘不由得一阵头大。杜环乃是他的心腹,段秀实风骨铮然,是他前世就佩服的人,哪个都不好得罪。没奈何连忙转换话题,从怀里摸出一个第尔汗放在矮桌之上,道:“成公可见过此物?”

    段秀实不再理会杜环,拿过银币看了下,道:“这是白衣大食的银币,在胡商之中流通。我大唐不以金银为货币,私下里金银和铜钱丝帛却也是可以兑换的。安西胡商那里,基本都可以把这种东西兑换成铜钱或丝帛。”

    马璘点了点头,又道:“然则成公可知大食士卒的待遇如何?”

    段秀实沉吟了一下,摇了摇头道:“这个实不清楚。百余年前有大食人名摩柯末者,勇健多智,众皆附之,辟地千里,后竟代波斯而兴,为西方大国。以其旗帜尚白,故号为白衣大食,这种银币便是白衣大食所铸,名为第尔汗,他们还铸造一种金币,名为第纳尔。白衣大食每战所获财富皆是充公,根据不同地位进行分配。据说得到最多的是摩柯末的后人,每年数万个这样的银币,士卒们也各有所得。这是白衣大食,黑衣大食立国时间不过数年,尚未听说自己铸造货币。”

    段秀实也算是渊博之人,不过他所说的这些,还是白衣大食立国时期的旧闻,顶多算是四大哈里发时代的事情。大唐对于大食这个西方近邻的了解,就是这样的贫乏。天朝上国的地位,让大唐人傲视一切蛮夷,纵然是大食或是拜占庭这样的大国,唐人也不放在眼里,根本没有多少兴趣去了解。

    在原本的历史上,唐朝的读书人中唯一到过西方诸国的便是杜环。而杜环也不是心甘情愿去的,而是在怛罗斯之战后成为战俘流落到大食,辗转十年才得以从海路回国,这才有了《经行记》的传世。百余年间,大唐从未尝试派人去了解这个强大的近邻,唯一向大食派出使节还是为了联手干掉突骑施可汗苏禄。

    唐人的傲慢,让他们对于疆域之外的一切毫不关心。甚至汉族商人也很少踏足疆域之外,没有大唐军镇的地方完全就是胡商的天下,汉族商人基本上不会涉足。

    大唐极盛之时,汉族商人的足迹曾经到达过遥远的剑水,后来随着碎叶镇的废弃,汉族商人的活动范围迅速快速萎缩,现在基本上就是在葱岭以东了。

    当然这个时代和后世不同,身为唐人的确是有着骄傲的资格。在这个对于“无藩臣礼”的藩国便可用兵的时代,唐人自然是霸道和骄傲的。短视和无知,完全可以靠强大的国势来弥补。

    心中感慨,却不能说出来。好在自己来到这个时代,这一切终归是有弥补的可能。

    马璘指着银币笑道:“成公所言,都是老黄历了。不过大食人士卒的待遇,的确是远超我安西边军。白衣大食已亡就不说它了,黑衣大食的精锐不多,倾国之兵也只有不到十万,这些人是唯一拿军饷的部队。黑衣大食步兵一年的军饷,是九百六十个第尔汗,也就是这样的银币。至于骑兵,军饷是步兵的两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