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6章-《定秦曲》
第(3/3)页
古罗马军团的士兵通常都携带着这一重一轻的两种兵器。
短剑的启用和由分队组成的高度机动的军团的展,使古罗马军团进入了作战效能最高的阶段。这种高度机动的军团取代了早期的方阵队形。
而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在汉末时期也出现了标枪骑兵的部队。
马的军阵与众不同,前军是密集的盾牌兵防御部队,盾牌的强度和重量远一般军队,对弓箭防护极佳.后方是使用长枪和标枪的攻击部队.整个军团摆成一个个互相镶嵌的方阵,与中原军队常用的整体型阵型不同,马军阵摆成以后,各部既相互独立,又可相互掩护,错落有致.使曹军赖以取胜的骑兵只能在阵型的边缘掠杀,无法形成有效的突破.同时,目标很大的骑兵还要随时遭到密集的标枪袭击.马骑兵全是轻骑,配置与步兵分开,不作主力,而是为奇袭队使用,作战时擅长从步兵阵中突然杀出,因此实战中才有一举突袭曹军指挥部,得曹跳水逃命的精彩战例.这样的军阵,正是古罗马前期使用极为广泛的希腊密集军阵.
其他,马军队受古罗马影响的地方还很多,比如瑕萌关之战的主将压阵徐徐退去,正是古罗马军队交替掩护撤退的绝招,马略和庞培的军队以此不止挫败过多少次蛮族的追击,连见多识广的刘备也不免赞不绝口;进退之时,身为司令官的马战斗位置总在面向敌军一侧的阵容前翼,和罗马统帅的位置相似;西凉军队的编制为部,比如韩遂部下为十部,一部约4ooo-5ooo名战士,正合古罗马一个军团的编制.以此计算,渭南之战马韩联军总人数在7-8万之间,也与历史比较相符.
那么,远隔万里,马军团从哪里学到的古罗马军事思想和技术呢?
马军团的特殊军事思想,和克拉苏残军在西域地区的影响有着深刻的渊源.
……
张嘉师意向的是使用木杆为主体,然后包裹生铁铁皮打磨的枪尖所制作出来的标枪。
这种标枪更多是一种比较容易让骑兵部队携带的武器,因而其长度不会太长,一般而言在五十厘米左右。
但是经过相应的测试,这种木质的短标枪由于其重量过轻,在中远距离的投掷方面很难让人满意甚至是会出现无法达到预定界线的情况。
这样一来对于一支追求连贯打击效果的骑兵部队而言是很致命的,尤其是当敌人是匈奴人的时候,无法在一定距离内对匈奴人带来杀伤,那么对于这些骑兵而言,很有可能会被匈奴人的骑射反击成功。
所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试之后,张嘉师将目光放在一种蒙古人骑兵所使用的“双头短矛”——巴尔恰投矛身上。
巴尔恰投矛的重点是双头可刺,这也就是说即使是对于一些新兵而言,他们在使用投矛的时候也不会因为将没有尖端的一端扔出去之后,即使是命中敌人都不会有什么伤害。
而且巴尔恰投矛的重量相对于一般的投枪而言,因为两段包裹铁皮以及锋利的矛头,平衡性以及稳定性比起一般的投矛要更好。
但是也因为投矛的重量增加,导致投掷距离有一定的减弱。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