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6章-《定秦曲》
第(1/3)页
张嘉师知道一句话,那就是一个人不太可能在一个地方连续摔倒两次。』』 笔趣阁WwΔW.』biqUwU.Cc
但是这一句话不是必然的,因为有些时候,一个人会因为一些缘故而记吃不记打。
而对于宋朝而言,同样也在这个范畴上通用。
因为在一些方面而言,有着联金灭辽的“错误”的例子,联蒙灭金理应是当其时的南宋统治阶层有所警惕的一个想法。
只可惜的是,最终这个想法处于很多方面的因素,最终得以实施。
……
从历史记载方面来看,联蒙灭金并非是南宋统治者想到的妙计,而是被逼出来的一个无奈抉择。
在宋朝历史上,借助军事同盟以达到消灭敌国,而最终盟国演变为更强大敌人的事情,已不是第一次,北宋末年与女真结盟而消灭辽国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宋与蒙古之间并没有实质性的交往,但金国犯下一连串的错误,最终使蒙古坐大,成为一支新兴的主导力量。这一军事同盟政策的形成,对南宋而言。有其几方面的原因:南宋的复仇意识;金朝错估形势,将可能的盟友推向敌方;蒙古势力强大,南宋不得已而为之。
对于宋金蒙三方的力量尤其是蒙古人的企图,南宋朝廷上下并非无所窥测。面对蒙古汹汹南下,世仇金朝依然故我的情况下,南宋朝廷有两派意见,一者扶持金朝,以之为对抗蒙古的屏蔽;一者认为应趁此机会灭亡金朝,并由此振奋精神,再图抵抗蒙古南下的企图。
南宋大臣乔行简认为,“强鞑渐兴,其势已足以亡金。昔吾之仇也,今吾之蔽也。古人唇亡齿寒之辙可覆,宜姑与币,使得拒鞑”[2]。认为在蒙古人势力兴起的形势下,金已经由过去的仇敌转而为今天的缓冲国,只要金能抵御蒙古人的进攻,南宋继续向金输纳岁币也是未尝不可的。蒙古势力很强,已经具备了灭亡金朝的能力,等到蒙古灭亡金朝之后,与宋为邻,对宋朝并不是一件好事。若不与金朝绝交,继续输纳岁币,则有利于金人抗蒙,这样,南宋也有机会舒缓时间,组织力量,对抗蒙古人的南下。
乔行简的主张,在宋金世仇终于可以得报的情况下,难以得到赞同。南宋名臣真德秀等人主张“金人于我有不共戴天之仇,应该乘金朝遭遇蒙古进攻之机,停止向金人输纳岁币,并出兵北上收复失地,以报君父之仇。“认为想以金人为屏蔽是靠不住的,应该乘“虏之将亡而亟图自立之策,用忠贤,修政事,屈群策,收众心。”
宋朝应该尽快使自己强大起来,既可以改变自己原来在金朝面前的卑弱地位,又可以应付蒙古的进攻。
虽然南宋朝廷意见不一,但也都认识到蒙古乃虎狼之邦,不足以为盟友,甚至是比金朝更为凶恶的敌人。然而南宋朝廷就蒙古、金朝问题的看法。对金朝的态度,不同于与其他周边政权。由于金兵南下,掳取徽钦二帝北归,包括皇室在内的朝廷上下被洗劫一空。宋人对金人恨之入骨,宋朝虽多年积贫积弱,但收复失地以报世仇的呼声从来没有停止过。南宋朝廷认为皇室被掳,财富被劫。土地被占,幸得赵构南逃,才为赵宋王朝保留一缕血脉,但也仅能偏安东南一隅。多年来兴兵动武尚且不足以得到的灭金目的眼看就要成为现实,却还要继续屈辱地供给岁币。大多数人认为乔行简的看法是过于冷静,是很难让人接受的。真德秀的看法可取,一鼓而雪百年之耻,自然能得到众人的赞同。
因此“太学诸生黄自然、黄洪、周大同、家演、徐士龙等,同伏丽正门,请斩(乔)行简以谢天下”。
将来还要长年累月地向金人交纳大量岁币。为报靖康之耻,最终选择了不与金朝结盟。在战争开始,金朝灭亡指日可待的情况下,即使主张灭金以报世仇的真德秀,对于如何处理与蒙古的关系,也提出应该谨慎对待,“今之女真,即昔之亡辽,而今之鞑靼,即向之女真”。
他认为联蒙灭金可能重蹈当年联金灭辽的覆辙。
在南宋朝廷内部,虽然“灭金”的声音很响,但”联蒙“的策略一直没占上风。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