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0章-《定秦曲》


    第(2/3)页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後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淩迟,全家处死。

    这一条律令的出现,与明初大案“胡惟庸案”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洪武六年,淮西朋党集团的领袖李善长推荐其同乡兼姻亲胡惟庸担任右丞相。洪武十年九月,胡惟庸升任左丞相。他做了7年丞相,任期内在朝中遍植朋党,不遗余力地打击异己,使得淮西朋党集团的势力不断膨胀。譬如,浙**田人刘基,曾辅佐朱元璋,立下过汗马功劳,但由于他与淮西朋党集团的矛盾,一直未受重用。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刘基仅封为诚意伯,岁禄只有24o石。而李善长则功封韩国公,岁禄4ooo石。翌年,刘基告老还乡。然而,由于他曾对朱元璋说过胡惟庸不宜入相的话,故而深受后者的嫉恨,被解雇革去岁禄。洪武八年,刘基生病,胡惟庸派医生前去看望,但刘基服药后不久便一命归西。

    当然,排斥异己还不是胡惟庸案的关键所在。事实上,胡案的症结在于——他为人过于独断专行,许多生杀黜陟等重大案件,他往往不向朱元璋请示,就擅自加以处理。这自然让权力欲极强的朱元璋,深感宰相专权、皇权旁落的危机。

    洪武十三年正月,丞相胡惟庸称其旧宅井里涌出醴泉,此为祥瑞,并借此邀请朱元璋前来观赏。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华门时,太监云奇紧拉住缰绳,急不能言,拼命指向胡家。朱元璋感觉事态严重,立即返回,登上宫城时,现胡惟庸家上空尘土飞扬,墙道都藏有士兵。大怒,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当天处死胡惟庸、陈宁等。同时藉辞穷追其友好,包括开国第一功臣韩国公李善长等大批元勋宿将皆受株连,牵连致死者三万余人,史称胡惟庸案。胡惟庸案与蓝玉案合称胡蓝之狱,诛灭直到洪武二十五年方告结束。

    洪武十八年,有人告李存义与其子李佑,曾同胡惟庸谋逆。洪武十九年明州卫指挥林贤通倭事,经审讯得知,是受胡惟庸指使。李善长为了大兴土木,向信国公汤和借用卫卒3oo名。汤和暗中向朱元璋报告。朱元璋颁敕李善长以“元勋国戚,知逆谋不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其妻等7o余人被杀。6仲亨的家奴告6仲亨与唐胜宗、费聚、赵雄三名侯爵,曾串通胡惟庸“共谋不轨”。宋濂的孙子宋慎亦受牵连被杀,宋濂本人贬死四川茅州。朱元璋特地颁布《昭示奸党录》。

    ……

    而在之后的内容当中,同样也有《皇明祖训》墨守成规的前提:

    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祥。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吾恐後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但胡戎与西北边境,互相密迩,累世战争,必选将练兵,时谨备之。

    今将不征诸夷国名,开列於後:朝鲜国、日本国、大琉球国、小琉球国、安南国……

    好吧,张嘉师表示:明神宗时期的万历朝鲜战争也算是应对了朱元璋对日本国的理解:实属狡诈……

    但是相比起这个,不征之国这个情况也算是坑了当时的明军一把:

    1592年5月8日朝鲜宣祖李昖仓皇出奔平壤,随后日军第一、第二、第三军团追击而至,突破临津守备攻陷开城,李昖离开平壤,再继续流亡至中朝边境的义州,并遣使向宗主国明朝求援。

    当时朝鲜全国八道已失,仅剩平安道以北,靠近辽东半岛义州一带尚未为日军所陷,李昖认识到若没有明朝的帮助,根本不可能光复朝鲜,因此便派几批使臣去明朝求救。朝鲜的使臣们除了向万历帝递交正式的国书外,分别去游说明朝的阁臣、尚书、侍郎、御史、宦官,甚至表示愿意内附于明朝,力图促使明朝尽快出兵援朝。

    然而对于明朝而言,朝鲜的告急难以让人相信,不断地询问朝鲜战事如何,此举让朝鲜国王与诸臣一时惊惧,担心明朝怀疑朝鲜与日本同谋,想要假借向明朝求援引诱明军进入朝鲜来歼灭之。

    当时也有福建海商,以到朝鲜经商时听闻的消息,回报朝廷说,朝鲜与日本同谋。李昖在得知此消息后,为了让明朝释疑,除了反复派出使臣外,也将日本威胁朝鲜的书信转呈给明朝,以表示朝鲜无二心。与此同时兵部尚书石星也秘密派遣曾经出访过朝鲜,看过朝鲜国王者,来辨别朝鲜国王的真假,辽东也遣画师前来,秘密画下国王的相貌以资辨别。

    最后明朝朝廷亦认为“倭寇之图朝鲜,意实在中国,而我兵之救朝鲜实所以保中国”。因此,不久后便答应李昖渡过鸭绿江,居住在大明领土辽东半岛的宽奠堡,正式受到明廷的保护,同时出兵援助朝鲜。

    在明朝反复搜集情资与讨论之际,辽东已经在1592年6月先派遣出宽奠堡副总兵都指挥佟养正率领8名飞骑传信先渡江到朝鲜义州附近准备,分为5拨,每拨须奔驰百里,遇到紧急军情,迅传递。恰巧倭将屯住在江沙,数百名骑兵举行操演,朝鲜大臣特地请明将前往侦查,有说:“若只如此,天兵一来,可以剿灭。”

    明朝与朝鲜开始磋商基本的事务,要需要解决的就是军粮问题,因为朝鲜无饷,所以明朝决定由中央直接拨饷给明军,同时也先赏赐朝鲜国王2万两银两。只是粮食转运不便,所以在明军的立场是希望朝鲜能够提供。但是朝鲜政府对于地方的掌控已经完全失控。地方官员很多因为避难都逃亡无踪,中央也不知道地方的详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