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8章-《定秦曲》


    第(2/3)页

    这种观点的前提是,西域都护府在当地的一些西域国家的驻军可以说是不在少数。而假如以一户养一兵的情况而言,西域地区的屯田人数甚至是在五万户上下。

    而按照相应的记载而言,这个推测不无道理:

    按汉制,西域都护任期一般为三年。据史籍记载,自汉宣帝任命郑吉起,到王莽新朝约七十余年间,西域都护皆选勇敢有谋略者,共有十八人担任此职。

    郑吉在西域都护府建立初期,为了对西域进行有效的管理,调解西域诸国之间的关系,做了大量的工作,神爵二年被封为安远侯,十年后病卒。他在西域二十余年,以屯田渠犁、击破车师、迎降日逐王,出任西域都护而功绩卓著,永载史册。如《汉书》所论:“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

    随着统一西域事业的完成,西域都护府的建立,公元前48年又设立戊己校尉,主管屯田事宜,使西域屯田获得了更大的展。郑吉任西域都护期间,正是西域屯田规模达到空前时期。轮台屯田区最盛时,屯田士卒达到三千人。

    按桑弘羊的建议,“置校尉三人分护”。按当时每兵垦田二十亩计算,屯垦面积达六万亩,轮台成为汉朝在西域的著名粮仓之一。由于大力展屯垦事业,既减轻了西汉政府和当地人民的负担,又解决了军队的后勤供应,增强了西域的防守能力。

    屯田是西汉政府为了统一和巩固西域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前期屯田主要是为来往西域的内地汉使提供粮秣,后来大规模的屯田,为统一与安定西域提供了可靠的物资保证。

    ……

    而在汉末三国时期,屯田制度可以说已经成为展实力的一个体现:

    是岁(建安元年),用枣祗、韩浩等议,始兴屯田。《三国志》

    公曰:“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是岁,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于是州郡例置田官。《魏书》

    而在当时,比如说曹操起初招募人民屯田时,人民一怕得不到实惠,二怕军事编制的束缚,因此多有逃亡之举。于是曹操采纳了袁涣的建议,即变强迫为自由应募,新政策受到了百姓的欢迎,屯田得以顺利进行。

    后世史家把曹魏屯田分为军屯和民屯,二者都是战争时期的产物,为供应军粮而兴办,必要时参加民屯的劳力同样需执戈对敌。不同之处在于,屯田民主要从事农垦生产,而军士以攻防为主。从时间来看,民屯始于建安元年,军屯始于建安之末,所以本文主要介绍的是民屯。

    曹操时代,屯田事物主要由各郡国典农官主持。大的郡国设典农中郎将,小郡设典农校尉。典农官独立于郡县之外,是专为供应军粮而设的机构,雍正年间的军机处与之颇为相似。若遇有重要事项,如屯田地点的选择及处理农民逃亡等,则由屯田官直接向操请示办理。此外,曹操领导下的司空和丞相府也对屯田官起领导作用。

    曹魏统治者向屯田民征收租税的办法,是枣祗倡导的“分田之术”,即官府提供土地,收获的谷物按比例分成。用官牛者,官六私四;不用官牛者,官私对分。这样的剥削办法达到了积粮供军的效果,百姓虽然吃亏,但能有一个安定的生产环境,他们已经跟满足了。

    后世认为曹操时期的屯田制度使有限的生产资源得到了高效率的分配使用。

    汉魏之际,广大人民饥寒交迫,所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就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