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巡视地方-《三国之谋伐》


    第(3/3)页

    刘备一边派人安抚百姓,一边在陈暮的允许下,尽起大军,北上迎敌。

    只是平原国的地形实在是太糟糕,鲁北平原区几乎一望无际的平原地带,骑兵来去如风,初期刘备打得很艰难,连番败仗,面对三万轻骑兵苦不堪言。

    《六蹈》里记载,周武王问姜太公,步兵和骑兵的战斗力如何换算。姜子牙说,平原之上,一骑当八步,山路狭窄地带,一骑当四步。

    而宋朝《武经总要》认为,一个骑兵相当于五个步兵。

    这还是已经对骑兵有各种办法的北宋,而在汉朝更加没办法,又是平原地区,可见步兵打骑兵有多艰难。

    虽然刘备也有一千重骑兵和三四千轻骑兵,但重骑兵追不上轻骑兵,平原上骑兵游击战,除非有相同兵种,不然实在是太难。

    刘备五万大军与丘力居打了半个月,野战溃败之后,不得不据城死守才没有被丘力居反歼灭。

    僵持了一段时间后,反倒是丘力居见劫掠得差不多,准备撤回辽东,不跟刘备打了。

    结果刚好朝廷的大军赶到,邹靖带着数万援军抵达,驻扎在河间国。

    邹靖不仅带来了援军,还带来了朝廷诏书,封刘备为骑都尉,允许刘备出青州作战。

    这是陈暮上书的结果,为刘备争取出兵大义。

    不然光有陈暮这个青州刺史的公文,刘备也只能出兵平原,不能去冀州的渤海。

    有了这份诏书,刘备就可以名正言顺了。

    邹靖有四万人马,刘备有五万,合起来九万人。

    再加上各地郡兵,骑兵接近一万,总兵力超过十万,已经可以在野外与丘力居正面抗衡。

    荀攸料丘力居掠夺大量财富,行动必然缓慢,不如刚开始的劫掠如风,于是向刘备建议,以四面包夹之策,聚集平原河间二郡兵力,将丘力居包夹在渤海,来一个关门打狗。

    这个计策有一个漏洞,那就是万一把丘力居逼急了,丢下辎重,带着骑兵冲出包围圈,闯入冀州和青州腹地,四处作乱,那就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为此荀攸殚精竭虑地制定计划,想办法收缩包围圈,制定埋伏点,完善策略。

    最终通过军情司的情报,总算是在渤海章武县截到了丘力居。

    这场战斗刘备采纳荀攸的计划,与邹靖商议过后,以南面和西面组织包围圈,开北面口子,逼丘力居往北逃,放他回幽州。

    大战之后,丘力居确实如荀攸所料那般没有南下或者西去。

    毕竟丘力居不是傻子,去冀州与青徐腹地,那就是远离自己的老巢,骑兵再能跑,也有人困马乏的时候,一旦被官军围上,那就是死路一条。

    现在北面没有敌人,自然选择北归。

    于是丘力居丢下千余具尸体以及一半以上的辎重,以比步兵稍快的速度,往北面逃。

    还是舍弃不下那么多财务,贪心不足。

    可惜丘力居忘了北面还有个公孙瓒在等他。

    公孙瓒跑去鲜卑花费重金雇佣了一批鲜卑人,于泉州(今天津武清区)堵截到了丘力居。

    前狼后虎,经过一天激战,丘力居伤亡惨重,死了六七千人,不得不将辎重全部抛弃掉才脱离战场逃回辽东。

    如此一来,这次南下,丘力居可谓杀敌八百,自损一万,不仅什么好处都没捞到,部落人口还少了二十分之一,对于他的打击很大。

    看完了战况报告,陈暮也是很佩服荀攸的计策。

    古代战争中在平原地区对付骑兵确实无比艰难,唯一得办法,只有通过人海战术包围,而且成功率很低,在步兵对骑兵战争最多的宋朝,经常有骑兵打不过就跑,步兵完全追不上的案例。

    荀攸虽然同样选择了包围战术,却是用的欲擒故纵之计,先通过两面包夹,逼得丘力居北上,再在他北上的道路上安排公孙瓒做伏兵,打得丘力居狼狈而逃,战术布置得确实好。

    如今朝廷命刘备邹靖公孙瓒三人出兵辽东,平定张纯张举丘力居叛乱,现在的情况已经比历史上好得多。

    看样子,应该也不需要等到明年刘虞出马。

    接下来,就得谋划另外的事情了。

    坐在马车上,陈暮心想。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