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物价-《汉家日月》
第(3/3)页
当时州城的流民确实有,听说这边招人,这些人都是闻风而来,李舒好言宽慰,就都带了回来,不过眼前也就这些人口,再多也没有了。不过这消息已经传开了,周边的流民如果听说了,以后或许会陆陆续续的前来。
于望笑着道:“你们还失望?你们都不知道我在马头营什么样的遭遇?这己经是意外之喜了!”
看着李舒他们带回的东西着实不少,除了十五头牛,几十袋米面外,此外各样的簸箕、扁担、箩筐、锄头、犁头、犁架、牛轭等物也是堆了满地。于望吩咐众人将物资搬入临时建立的仓库中,另外让人赶快煮粥。
这些新来的流民到了地头,一个个俱是惶恐不安,于望温言宽慰,另外有前两天过来的军户现身说法,这伙人的心终于安定了下来,只是眼巴巴的等着吃粥。
等这些繁杂琐事尘埃落定,李舒皱着眉头掏出了一张物资清单,上面罗列着这次去州城所有的开销。李舒说起此行的见闻,简短的道:“一切顺利,只是物价腾贵!”
面对于望疑问的眼神,旁边的梅仁信道:“咱们前往州城后,顾不得歇息,便前往米店牛行买牛买米,最后依望哥儿吩咐,共买了十五头壮牛,十五石米,一些犁具,另外一些干活的箩筐、锄头、杂七杂八却又不可或缺的物器也是买了不少。”
他谈起此行的见闻,有些恨恨地道:“同样的钱本来在以前可以买更多的,奈何物价腾贵,李舒筹算之后,就先买这些了。”
于望看着清单,清单上货物价格历历在目,其中米价为一石五俩,这次买了十五石米,就花了七十五俩,而以前大明物价稳定的时候,才一石一俩多,这价格和以往就相差五倍,还有牛,现在一头壮牛要八俩多,而明中牛价一头不过三两银子,万历时一头牛价最高为五俩。这里面一来一去,就多花了不少冤枉钱。
这还只是物资主项的价格,李舒等人又在铁店内买了锄头,铁耙,犁头、犁壁等,此外又去竹器店去买了簸箕、扁担、箩筐等物,都是比往年贵了不少,致使额外的支出猛增。亏的李舒等人又是讨价还价,又考虑到目前汉家屯招收流民人口不尽人意,就断然中断了购买,饶是如此,以前一百多两银子能搞定的事情,现在花了五百多俩。
看着李舒的沉默,马老六和梅仁信的牢骚。于望深深的吐口气道:“这就是典型的无农不稳啊!眼下大明北地灾害频频,没有收成,江南鱼米之乡又广种桑棉,以图暴利,现在的大明,据说连江南自己吃的粮食都要江西、湖广支援,这物价能不腾贵?所以我们要大力屯田,粮食才是解决大明困局的钥匙!”
一直陪伴在身边的肖先生惊异的看了看于望:“于大人真知灼见!一语中的!佩服!佩服!只是于大人历来只是居于一隅,天下大势,如何会了解的如此清楚?莫非天人神授?”
“先生过奖了!都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我是您的学生,自当不落于人后。平时官府的邸报虽然官腔一律,粉饰太平,但是一些事情,只要你去关注,蛛丝马迹之下,还是可以推断出来的!”
“哦?原来如此,于大人果然是洞察微毫!属下一直盯着身边的小事,蝇营狗苟,这大天下,大局面观,自愧不如啊!”
“先生客气了!先生的民政统筹大能,十个于望拍马也是比不上的!先生姓肖,西汉时同有一萧先生可以和您相提并论!”
“呀呀呀!于大人莫非说的是萧何?属下何德何能,于大人抬爱,这属下万万不敢当呐!”这时的肖先生红光满面,激动非凡。
看着这两人的互相吹捧,在场的王力有点看不下去了,扭头心里暗骂:真是苍蝇叮大粪,彼此投缘啦!真真恶心!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