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章 古来农村初印象-《重生不晟》
第(2/3)页
柳太公反驳道,“谁说仗打完了,我大宁国北方有契国,南方有夜秦,西方有哒哒国,那些残忍的异族人,无时无刻都想侵略我大宁,习武保家卫国,有什么不好?”
大宁,这是哪一朝,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娘的,来了一个不曾有过,历史变道了的时空,这样也好,当文抄夫,不用别人谩骂,大中华的优秀文化,就得靠他来发扬光大了。听这样的形势,似乎跟北宋很像,走了岔道的历史?
“翁翁,我问你,咱们大宁国的朝廷,如今是不是重文轻武?”
也只有大唐,赫赫威名,将异族人打废打残。大宁既然有些类似大宋,就有些偏居一隅,重文轻武的意思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颜如玉,最早期的知识改变命运,当官好发财的思想,深入人们的内心。
仗打完了,这些骄兵悍将就该放马南山,归田入野。这柳太公当年立了战功,封了百户食邑,实际上,也就只有十户。以前的那些幸存的战友,都回乡务农了去了,至今已有二十年了。
柳太公叹了一口气,“程国公大人,如今都是斗鸡遛狗,呼朋结友,更何况是我们了。哎,你说的对,可是我们家的情况,确实供不起你读书。”
柳家庄村民,大都是战死同僚的亲属,柳太公对他们十分照顾。那十户不用缴税的食邑,大都用来帮衬村民度过难关。柳家能养活这么都孩子,还多亏了二十亩地,上好水田两亩,中等两亩,下等四亩,十二亩旱地。照着现在的产量,也仅仅够一家人勉强活着,连温饱都不能解决。
这个时代的束脩,可是很贵的,对面谢家庄出了个秀才,被称为“文庄”,而柳家庄因为柳老太公,则被称为“武庄”。那个谢秀才,光是束脩,就要一两银子。这个时代,出外做个工,也就每天二三十文钱。足足要李父劳作一个月,才上得了学,更别说笔墨纸砚什么的。
再说,这个家根本离不开李父这个壮劳力,柳太公已老,孩子们还小。柳毅倒是能帮些忙,可是身板太弱,无甚大用。
李晟吃多了,才会去考古代的科举,什么之乎者也,弄得头都疼。赶明成了个范进,中了举,还疯掉,那就得不偿失了。他表示有读书的意向,不过是来掩盖自己识字的本事儿,稍微研究一下,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切换,也不至于成为文盲。
倒是柳昭这个小子,自己得好好熏陶一下,这个世界,还是士大夫的天下,父母是靠不住了,得看自己这一代。
“我不用束脩,爷爷你能帮我找些书么?”
看着李晟渴求的眼睛,柳太公点了点头,然后颓然地进了他的屋子。
农村人很早就睡了,小孩子们躺到炕上去,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李晟想着,该怎样来摆脱现在的困境。柳昭拉了他,“哥哥,你能教我背那首诗么?”
这小子向学之心,只怕比李晟更厉害。李晟反正也无事,轻声诵念起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旁边的隔帘里,柳叶儿也跟着念着,有些吐字不清。
由于睡得着,很早就起床了,柳昭有些献宝道,“二哥,我记住了,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李晟满意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咱们家以后若是出个当官的,一定是阿昭了。”
一大清早的,厨房里冒起了炊烟,在李晟的记忆力,农村人早上是不吃早饭的,今天又是怎么回事儿。
李父将两张饼用荷叶包起来,塞给柳太公,柳太公提着那一包野生的菌类什么的。深深看了一眼李晟,然后走出门去。
“爹,翁翁这是去哪里?”
“去县里卖些东西。”李晟很是纳闷,“很远么,还要带吃食。”
这乃是京畿道直辖区域,开阳县往北,过卫河,就是宁国的首府,开京城。宁乡村,是开阳县最偏远的一个存在,靠步行,大概需要四个时辰。如果有一匹马的话,就快上许多,或许只需要一个左右的时辰,就能赶到。
“翁翁不是打过仗么,他的马呢?”柳家只有一头耕牛,除开二十亩田地,就算是最大的财产了。李父摇了摇头,“你翁翁都退役二十年了,就算有马,也该老死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