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问故人往事[一]-《田园朱颜》
第(2/3)页
朱颜思索了大半日,等车队到了桐城。起手开的方子是导赤散。
导赤散出自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组方只四味药:木通、生地黄、生甘草梢、竹叶。
这个方子原是用以治疗小儿夜啼的,主清心养阴,利水通淋,对心经火热证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适用的症状多是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冷饮,以及口舌生疮,或心热移于小肠。导致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数等,与那红脸关公的症状的确有几分对得上。
但这个方子毕竟只是清心降火的。与治不治流汗实在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朱颜开出这方子交给人家时,还是十分忐忑的。
不过红脸关公倒没说什么,他这个病由来已久,朱颜开出清心火的方子虽说称不上对症下药,却也大了些边界的。故而他一声不响便去当地药铺中配齐了药。
车队在桐城的下榻之处叫作“江南春”,听起来像个饭馆,其实却是一所圆溜溜的土楼,就像朱颜从前见过的那种闽西土楼一样,所有的房间围成一圈儿,看起来十分有趣。
这土楼足足有四层楼高,朱颜粗粗算了一下,这里大约有一二百个房间,满打满算四五百个人都住得下,而他们这车队只有十来个人,这屋子实在太多了些。
问了边奉才知道,这土楼是江南的富商和达官集资建造的,专供着自家的商旅家人在这一带歇脚,光朱颜熟知的,便有边家、周家还有纾和靖姐弟俩。
边家主业便是药材生意,划出来的那一块儿挂着块小匾:“桐君阁”。
桐君是传说中最早的一位药学家,常常为村人治病,分文不取,村人感念他的恩德,询问他的名讳,他指桐为名,故而被称作“桐君”或“桐君老人”。
边家这几处屋子用桐君命名,倒也隽永别致。
一层是灶房、仓库等处,兼有着水井、马厩之类,并不住人,二层则是各家的厅堂,方才边家那块“桐君阁”的小匾,便是挂在这里的,右手边恰好是纾名下的厅堂,朱颜悄悄瞥了一眼,见匾额上写的似乎是“永安堂”。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