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九章 战列舰VS导弹驱逐舰(二)-《立鼎1894》


    第(2/3)页

    斯坦利果决的一挥手:“没有关系!我本人很希望看到他们可以还手,否则,这战斗打得也太无趣!”

    “明白!”

    爱德华不再多说,事实上他本人也是类似的想法。一边倒的虐菜,开始还有点兴致,一百多发炮弹打出去,就显得太过单调。敌人即便因此遭受折磨,估计到了现在也都麻木了,再怎么加强,恐怕也并不能让他们更加的痛苦一些。

    “伯克i”的主机是四台lm2500,动力强劲输出稳定,加速快,能够维持满排高达九千吨的庞大战舰从容迅速的机动。那等如臂使指的爽感,是共和国这种先天性心脏病国家羡慕嫉妒恨,却怎么都难以得到的。

    之前他们就以二十多节航速追在“肯尼亚号”的侧后方,不断的下黑手猛打。现在猛然加速,很快达到三十节,将彼此的位置追到齐平,并开始超车。

    与此同时,导弹驱逐舰也向左小幅度的弧线机动,短时间会缩近双方的距离,但随着稳定的超车,他们讲在不久后以三四十度的夹角横在战列舰的前面十几公里外。

    就在这时,“肯尼亚号”的作战指挥中心里,杨浩和纳尔逊舰长齐齐用力一拍桌子:“我们的机会来了!”

    他们苦等这一刻已经很久了!

    从开战到现在,杨浩一直不停装大神,随手调动“炎黄鼎”力量,把乙位面的成堆钢板往这边丢,把所有导弹都给拦截下来,避免了对战舰造成致命杀伤。

    另外。还要兼顾到舰桥顶部的雷达和光学瞄准系统,防止那些薄弱而关键的模块被炮弹打坏。

    这可不是个轻松的活儿!

    以杨浩的敏锐眼神,加上尽可能淘换来的先进雷达系统,也不过是能勉强分辨出对面炮击命中自己的概率和大约部位。更多的。根本做不了。

    倒是那些飞行速度撑死在0.7m的导弹,却能凭肉眼提前一两秒钟发现其踪影,并依托雷达概率判断出大约的命中区域。然后,杨浩凌空弹指,便有大块的厚重钢板出现拦截。一块不够。那就一堆!总之,绝对不能让导弹打穿舰体薄弱部分就是了。

    拜对方连续炮弹轰击的效果所赐,整条“肯尼亚号”上浓烟滚滚,别说远处根本看不清发生在上面的变化,连杨浩自己站到舰桥顶部的时候,多数时候都两眼一抹黑!

    这么一来,战舰上方凭空往下落“钢板雨”的场面,除了他自己基本没有别人看到。那些动辄十几吨的钢板有的发挥作用,被导弹炸得扭曲崩碎,有的徒劳无功。叮叮咣咣的砸在下面,制造无数的噪音和震动。

    但躲在厚重装甲后面的船员们根本不知道,那是杨浩丢的钢板,只以为是炮弹或导弹直接命中,又或者炸碎的什么零碎落下来的声音。

    在不少人的想象中,高耸的舰桥估计都给彻底炸解体了!那成百上千吨的钢铁结构分崩离析,可不就得稀里哗啦的不停撞击么?

    好在杨浩干这事儿经验十足,那些落在甲板或炮塔上的钢板,被他偷空给挪走,好似超级大魔术师的手段。端的是“来无影去无踪”,妙手空空啊!

    漫长的被动挨打,本非杨浩和纳尔逊所愿,他们倒是想着反击呢。可隔着足足十八公里的距离,理论上是战列舰305mm主炮的最佳杀伤区域,可二战水准的舰炮,在这个距离上撑死也就百分之三左右的命中率。加上七八十年代的火控雷达系统,能够提高到百分之十就已经堪称逆天了。

    问题是,战舰只有九根炮管。理论上一次能命中一发就算精度爆棚。但那需要一群一起和练了许久的精兵。

    “肯尼亚号”上的炮兵水手,来自世界各地七拼八凑,指望他们达到职业舰炮操作员的水平,不啻于异想天开!

    这等情形下,哪怕舰炮的精度有保障,射速却一定提不上来!就实弹演练的速度看,一分钟能打出一轮齐射,那都算最佳水平。要是能这么持续个七八轮,堪称超常发挥!

    现如今,他们被轰了那么长时间,炮塔里面的水兵还能保持多少战斗力,真心不好判断。

    可以说,“肯尼亚号”一旦开火,极可能留给他们的打击窗口,只有短短几分钟!以对面导弹驱逐舰的航速和机动性,他们完全能在发现遭到攻击之后,立即以高速变向规避。另外,放烟雾弹,炮击加导弹反制干扰,种种手段用出来,闹不好战列舰只能放几轮,然后眼睁睁看着对方兜着圈子逃跑。

    所以他们只有等最佳的开火时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