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二百对两千(一)-《立鼎1894》
第(2/3)页
杨浩得意的咧嘴笑起来。在他的身后,是由一个三门75mm美国m1式75mm榴弹炮,和三门82mm迫击炮组成的强大火力支撑力量,是两个月来,刚刚训练半截的半成品营属火力连的部分力量。
杨海卫分两次把他们运送到此,经过一昼夜的部署,已经全部就位。此刻,正连同跟随大部队出发的火力排一起,组成对抗日军的重武器力量。
在两翼,由2挺12.7mm重机枪形成间隔一公里的交叉火力堡垒,各自配合两挺67式通用机枪控制两个开阔战区。联合各步兵排自己的机枪力量,形成对敌的全方位封锁压制。
如果跟几十年后的陆军比,这点力量塞牙缝都不够。但他们面对的是没有机枪,只有单发11mm村田步枪,外加70mm青铜野炮的日军,这种火力,就显得有点丧心病狂!
要知道,就当下的日本陆军,所有师团拥有的炮火,不过是294门仿造的70mm野炮和山炮而已。第一批派往朝鲜的兵力,除了被他坑的掉江里的四门之外,另外还有十二门,却分成了两批。这可是足足七千六多人的总武力!
而作为第一波次抵达的两千来人,同步抵达的也只有一个炮兵中队4门炮而已。
这注定是一场不公平的战斗。杨浩是第一次指挥正式野战,心里头没底是必然的。杨海卫却不打算帮他,一个合格的将领,必须经过血火的淬炼才能成长,光靠他人的扶持可不行。
不过他并不担心杨浩的精气神,这熊孩子从小就胆大手黑,没什么畏惧心理,顶多有点压力,根本不可能害怕。倒是要小心气盛狂妄的过了头,太过小看日军的拼命精神,那是要吃大亏的。
19世纪末,没打赢清军和俄军之前,日军还没有锤炼出后来那种歇斯底里的凶猛,一样是没怎么打过现代战争的雏儿,发挥的怎么样,还真不好说。
杨浩信心满满:“还用不到老爹你的舰炮。那炮弹老贵老贵的,咱们暂时不能自造,省着点对付他们的战舰吧。嘿嘿,我得让小鬼子在这里吃点大亏。临津江,可是好地方。”
往北五公里,就是连片的山地,和宽达百米的交河。再往北,便是临津江,三八线的所在。本世界的历史上,志愿军曾经在此狭窄区域遭遇一场可怕的大轰炸。而江的北岸,就是大名鼎鼎的板门店。
杨海卫乐得放手:“行,你自己掂量着办吧。我先回船上照应着,稳着点来。”
他当真说完就走,绝不拖泥带水。
杨浩抖擞精神,开始沿着山岭间的曲折壕沟挨个火力点巡视。
他这一套,完全是从老一辈传下来的。在战斗之前,以最高指挥官的身份去安抚士兵,能够起到稳定军心、鼓舞士气的正面作用。让所有人都看到,长官与他们并肩作战,这种精神上的安慰,有时候要比发几块大洋好得多---当然也得看是什么样的队伍。
所有的辎重全部转移到x201鱼雷艇上之后,整个部队轻装上阵,背后是满满当当的弹药物资,全部人都换回了熟悉的迷彩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