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内忧外患-《武林帝国》


    第(1/3)页

    当道衍一行人到达北平时,汤和也已在湖南和楚王朱桢,江夏侯周德兴七千五百护卫军会合,正待进军开平,道衍的话却应验了,风云突变,四川眉县彭普贵起义,杀眉县知县颜师胜,远近州县群起响应,声势震天,聚众十万正欲南下与吴勉会合.汤和面对如此变局,不得不打乱战略布署.分兵十五万与楚王和周德兴进入四川镇压彭普贵,自率十五万大军直扑开平,会一会这昔白的教友.

    西南尚未开打,,甘肃战端已起,元军趁明军右翼防范松懈之际,算准水势缓和,深夜从东山水窄处偷渡,直扑明军营寨.守营明将胡德济麻痹大意,防守松懈,卒不及防,顿时溃败,营寨被毁,危如一发.幸李文忠得讯亲率大军增援,才将元军击退,明军此战伤亡近三千人,李文忠大怒,斩临阵脱逃将校七人,军中股栗,却对失职最大的胡德济网开一面,命押送就是京师交皇上处置.

    柳城王领军回营时,元军欢呼震天,自扩廓兵败,将无战心,兵无斗志,军营死气沉沉,静待逃亡.此次小胜,极大的鼓舞了元军士气.听着对岸的欢呼,蓝玉一拳打碎桌几,怒道:“元帅,我马上杀过河去,定要踏破敌营,方雪此恨!”李文忠却浑无刚才的怒气,笑道:“胜败乃兵家常事,这样更好,骄兵必败!哀兵必胜!”

    蓝玉怒气渐息,又道:“胡德济按律当斩!如此草包留他何用?!”李文忠却叹息道:“他虽是个草包,却是大海兄仅剩的骨血,大海兄一家为国尽忠,我怎忍心他红绝了血食!”蓝玉也默然,胡大海的事他也听过,胡大海是早年跟随朱元璋的宿将,功勋卓著,但他的长子却因违犯军纪,私自酿酒,被朱元璋给斩了,胡的妻子又因信奉邪教被朱元璋下令抛河,胡大海本人也在明朝建立前夕被手下叛变所杀,一家萧索,极为可怜,李文忠此举实是痛惜胡家遭遇的从情之举,也无可厚非.

    在元军的庆功宴上,跛子又泼冷水,在一片歌功颂德声中显得非常刺耳.他认为,既然此战天时地利全备,就应该一鼓作气全军出击,将战果扩大,重挫明军,而不是贪图一时之快,为蝇头一利,暴露此一制胜佳机,且打醒了明军,真是虽胜犹败.

    柳城王一行人正得意洋洋,那里能听得进这逆耳忠言,差点叫人把跛子打出去,结果又闹个不欢而散.

    道衍一行在北平积水潭渡口受到以燕王朱棣为首的北平重要官员的迎接.道衍看了看四周,这里曾是整个大元最繁荣的地方,可现在却显得十分冷清.朱棣的欢迎不难看出是朱元璋的授意,遂坦然受之.只是燕王的面相还是让他内心一动,道衍和面相大师袁珙乃是莫逆之交,也略通相术,略微一看,已觉贵不可言,但也不敢失礼多看,一行人就这么进了这大元的故都.

    城中虽没了大元时万国纷来,百朝齐贺的兴盛景象,又因为元军的骚扰,显得有些萧条.但路面平整,街道规划严谨如故,还可见到昔日大国气象.而道衍年轻时曾云游此地,见到繁华尽去,只是心中叹息.

    买的里八剌被安排进了燕王府,这个昔日的大元皇宫,道衍被安排在了燕王府西侧的大庆寿寺暂歇.道衍身份尊贵,当然由方丈亲自接待,并顺便向他介绍大庆寿寺的历史典故.

    大庆寿寺建立于金初,在金元两代大多为当朝国师挂锡主持.元朝开国后,元勋海云法师和其徒刘秉忠都曾主持过该寺.听到此处,道衍内心一动,方丈又指着东厢一座门房道,这就是当年两位禅师修行和圆寂之所,现仍保持原状.道衍深深的看了看那间房,似乎那里正有人在召唤他,但并没有进去,而是由方丈陪着去看此寺的名胜,纪念海云法师和刘秉忠的九级和七级宝塔.

    深夜,道衍压不住内心的渴望,还是来到了那间房门之前,轻轻的推开房门,房门的咯吱声也吓了他一跳.待静下心来,点燃手上的蜡烛,看着他心目中的圣殿.

    在道衍的心中有一个天大的秘密,他并不想作一个万民敬仰的得道高僧,而是要做一个辅助圣主,筹划庙堂,成就伟业的一代人杰,而刘秉忠则是他心目中的不二偶像.可惜岁月蹉跎,良机已失,太平之下那有施展身手的空间,自己难道就甘愿从此隐逸山林,青灯古佛,了此一生吗?

    道衍颤抖的手抚摸着这些当年金秉忠曾用过的器物砚台,木鱼,还有茶具,心中有万般遐想.猜测揣摩着当年先圣的所思所想,但激动的心却如浪涛拍岸不可抑止.在蒲团的上方,他看到了一轴字画,他用烛光靠近详看,发现它末尾署名的是“藏春子”三个字,心中大喜,那藏春子正是刘秉忠当年起的别号,上面应该是他写的一首元曲.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