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典故-《鬼夫临门》


    第(2/3)页

    好高骛远是没有什么好结果的,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信念即使是他,只是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的时候。

    他仍然会非常努力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刘邦所表现出来的就是这么伟大,所以他身边的人都非常尊重他,因为他能够一天下为重,以百姓为重,把私人的利益都放在一边,为天下民众付出一份力。

    哪怕只是小小的一份力,但是有那份心,就值得人尊重,能做多少是多少,不要求更多,只要求尽力。

    最终才有了后来的,沛公有了后来的雄霸天下,沛公称霸,项羽乌江自刎,这些都说明了问题,刘邦的一片赤诚之心终于得到了回报,刘邦的付出终成现实,他的信念也得到了实现。

    所以人们只看到了刘邦最后的光环,却忘记了当时他在泗水的勤勤恳恳的付出,没有一点一点的积累。

    怎么能够提高自己的实力,如果当初他在泗水亭长位上的时候,不是兢兢业业,怎么能够有后来的雄霸天下呢!

    这些历史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些成与败的故事也都蕴含了很多的道理。

    我们应该用心去体会,不能只是看到事情的发展,应该看到发展背后的含义,这样才能更好的做自己。

    这些例子多的数不胜数,历史中多少伟人刚开始都是不为人知的无名小卒,最后发展成一代王侯。

    这不得不想到陈胜称王的过程,当初陈胜吴广造反的时候他们也是想要去响应但是因为秦国势力当时还非常强大,很多,造反的都被打压下来了,当时百姓不是不怒,而是敢怒不敢言。

    即使心里有怨恨也没有办法,看完自然是指能够继续隐忍看看风头,不过他却并没有心灰意冷。

    而是时刻在隐忍等待时机,很多人缺乏的就是耐心,没有一点等待的耐心,有时候,能够忍一时。

    才能成就一世,仅仅是靠着头脑发热,而没有认真的分析问题的所在,那即使初衷是好的,也终究不能成功。

    刘邦的成就不仅仅在于他的努力,还在于他的智慧,有的人有勇无谋,不能够忍耐,也没有智慧。

    而刘邦却不同,后来,怀王与诸侯相约,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的时候,汉王刘邦才智卓绝。

    这对于他来说真的是一个时机,既然先破秦入咸阳者称王,那正好可以趁此机会一举拿下。

    刘邦采取了一个非常高明的策略,过来亲军的主力让当值逼咸阳,不费吹灰之力就让咸阳守将打开了城门,投降,让他们进城,成为了第一个进咸阳的诸侯,就算项羽名声多么有威望。

    可是终究是刘邦先破了咸阳,既然相约好了先破咸阳就称王,那么刘邦当然还是有机会的。

    不过项羽似乎并没有这么想,在他看来即使是刘邦先破了咸阳,也会把咸阳拱手相让。

    刘邦能够抓住事物的关键,一举拿下咸阳,可见刘邦的聪明才智,由此可见,汉王刘邦的野心。

    有抱负才能够有提升,如果没有这些信念与远大理想,刘邦是不可能一步一步走到顶峰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