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章 庞统之死-《汉末三国志》
第(2/3)页
庞统提出的中策就是假装回荆州,把刘璋的部下杨怀、高沛引诱过来,再吞并其部下,然后转头南下讨伐刘璋,这相对而言即比较稳妥,也比较先明了,就算杨怀、高沛没来,刘备也没损失,这个策略总体而言风险不高,收益却比较大,是很合算的,所以刘备最终采纳了中策。
当然庞统其实还说了一个下下策,就是犹豫不前,干等着,什么也不做。
虽然在《庞统传》中没有明确庞统提出三策的时间,但从庞统的下策来看,如果不是刘璋已经知晓了刘备的意图,那刘备没有必要回白帝的,他回去反而要多费一番口舌,而最后庞统还说:“若沈吟不去,将致大因,不可久矣”。这也暗示了当时刘璋已经知道刘备的意图,刘备不能再拖下去,需要早做决断,所以庞统提出上中下三策的时间点在张松死后的可能性比较大。
而从张松死后的情况考虑,三策之中其实明显就只有中策更为可行了,上策风险更高了,下策则没必要。
作为一名合格的军师,庞统在辅佐君主的同时,也应该及时指出君主的错误,这点庞统做的也很好,在夺取涪城之后,刘备有些得意忘形,庞统就敢于在宴会上直接指出刘备的不对,并且最终让刘备知晓了错误。
庞统绝对是一个合格的谋士,不过庞统追随刘备的时间太短,留下的策略并不多,也不足以证明庞统是一个顶级谋士,庞统劝说刘备入川在当时是很明显的,法正都已经来了,刘备当然要抓住这个机会了;而在涪城劝说刘备趁机挟持刘璋,这个建议则风险太高了,最终没有被刘备所采纳;最终庞统平定益州的三策,实际上只有中策的可行性比较大。
早逝的庞统和早逝的郭嘉一样,他们虽然都在后世被认为是当时的顶级谋士,但实际上他们的表现离顶级谋士的标准还差的很多。
他们二人的能力和陈宫类似,和同样英年早逝的周瑜是不在一个等级的。
【身后之事】
庞统死后,刘备极为痛惜,一说到庞统就流泪。为表彰他的功勋,刘备任命庞统的父亲为议郎,后升任谏议大夫。后来还追赐庞统为关内侯,定其谥号为靖侯。
多说一句,虽然《三国演义》中有描写庞统面貌丑陋,但这在正史是没有的。
【历史上的庞统】
姓名:庞统
属性:谋略(b+)庞统作为一个军师是合格的,但还谈不上顶级
统率(c)因为庞统几乎出战即死,所以这个评价当然高不了
政治(b-)庞统在方面没有杰出政绩的记载,相反有过“差评”
总评(b)庞统和郭嘉类似,由于死去过早,对于历史上的影响较一般
第(2/3)页